怎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借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就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的教学方法吧!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老师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圆柱体实物,有饮料罐,水杯,饼干盒,月饼盒等,我也准备了茶叶盒。问学生:饮料厂的厂长委托我,招聘一名设计师,招聘要求: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饮料罐,小组同学合作学习,计算出做这样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比一比,看哪组的方法好,计算准确。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讨论得非常热烈,各抒己见,都在阐述着自己的方法。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喊起来:“我找到方法了,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同学们豁然开朗,都在积极测量,认真计算,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一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愉快地获取了所学的知识。
构建充满激励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由此我课堂教学中边教边激励,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当小组同学表现最佳时,教师不但对个人进行鼓励,还对所在小组进行奖励,小组每表扬一次,教师就奖励一个小正方形,看哪组获得的正方形多?如:第2小组获得如下的“小正方形”奖励。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提问:这个小组获得多少个小正方形?(8个),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数一数,第2小组共获几个正方形(11个)。把激励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评价了哪个小组这节课表现好,又检查了学生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倍功倍的效果。
2.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直观教学兴趣浓厚,而淡薄于抽象讲解;对知识的学习即时兴趣浓厚,而缺乏兴趣的持久性。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平均分”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整个森林聚会的过程,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自然地溶入到了课堂学习中;在解决每一个问题时,我又适时的提出质疑,引导孩子们去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来解决。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知识的建立,解决了疑难,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导入新课时采用讲故事或猜谜语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它需要有形象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采用谜语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上课一开始,我课件出示一个空白画面,只有钟表滴嗒滴嗒的声音,让同学猜:“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以此来导入新课,从而引出课题。又如,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我把课堂知识全部贯穿于动物宴会这一童话故事当中,让学生在帮小动物们分东西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索、创造。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探索中尝到了甜头,体验到成功感和希望时,他们才会享受到数学学习中的愉悦和欢欣,从而增强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启发他们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经过小组相互协作动手拼摆,他们很快就发现能将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它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底(上底+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推导时,其他小组立即说出了他们的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底(上底+下底)x高÷2。让学生自由地从多个角度去研究问题,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许多解题方法,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象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些是3的倍数,然后确定其中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35与换位置531、153、315、351。
让学生检验与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再比如,15、25、35等数的平方是多少?你能脱口而出吗?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等等。这些趣味性的只是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4.小学数学怎样激发兴趣
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伴随着“农远教”工程的实施,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它不仅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且音画并茂的视听材料,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深受广大教师青睐。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缺乏实际经验,智力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阶段,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十分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如:在体积概念的教学中,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实物演示: 在水槽内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一个石块水就溢出来一些,说明石块占有一定大小的空间;再用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杯中,水面升起高度不同,说明大物体占空间大,小物体占空间小……由此概括出体积概念来。又如在圆锥体体积教学中,让学生按要求做实验,然后教师利用背投演示得出实验结果:圆锥体积是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看到的更形象,学习起来也更轻松,兴趣也会更高。
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教师的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方式使某些学生只是看客,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是毫无兴趣。所以,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
而应以“鼓励”为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地参与,自主地学习。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怎样激发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