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握课堂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32 阅读: 评论:0

1.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握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有效技巧。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一定的教学节奏,教学内容有重点、有难点,同时还有一些起辅助的、铺垫作用的一般内容和过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平铺直叙,对所有的内容使用平均力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就会过大,难以理解、消化。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强调,会导致学生对重点内容无深刻印象,难点内容茫然无头绪。

一节课下来,学生好像什么都听了,又好像什么也没听,不知道这节课在干什么,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能体现明确的教学意图。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内容和地位、作用和意图,在此基础上明确哪些知识点和问题是需要重点掌握和解决的,哪些知识点对后继学习是至关重要、必须强调的,哪些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设计坡度以求突破的,最后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主次轻重。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合理安排好教学过程

一堂课应至少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课堂引入、课堂教授、课堂小结。其中课堂教授所占时间比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教学阶段,对教学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授课阶段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恰当地应用提问、思考、质疑、操作、尝试、探究、猜想、讨论、交流等手段、方法,使课堂教学阶段处于一种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收获、不断记忆的思维兴奋状态。在这种动手、动口、动脑的动态变化中,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打开思路,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他们的创造性潜能也会被发掘出来。

此时学生们精彩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教师的兴奋点和激情也会随之被激发,在这种学习的氛围下,课堂是活的,是流动的,它的美感和高效不是备课时所能预期的,而它的效果也不是单调的听、讲、练得课所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对同一节课内容可以各种不同的设计,教师都有自己的思路和目的。这堂课的主要环节是哪几个?通过怎样的方式实施各环节的教学,预期达到什么目标?它与前后环节之间如何自然过渡?每个环节要解决或引出什么问题?发现学习或理解、接受哪些知识点?一堂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楚了,整个教学过程才会变得清晰而流畅。

2.数学教师应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首先是适应了学生接受心理的特点。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饱和”现象,即“当人们在某些事件上达到心理饱和状态时,则难以再容纳有关的信息。”这就是说,人的注意力以及接受知识等都是有一个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进入了疲劳状态,如果这时继续加压,就会出现反弹现象。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学生接受心理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置知识含量,把握教学进度,张弛结合,舒缓自然,形成一定的教学节奏。同时心理学家发现,当人在动手、动脑、动口时,注意力相对集中,而且保持时间较长,因此,学生的活动是很有效的。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合理安排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学双边主体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互动,不能教师一言堂,也不能过于对学生放任,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好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关系,做到讲、练结合,手、脑结合。在传统的高校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一言堂,从上课开始,就由教师一人担当主角,直讲到下课,仿佛这才是真正的中学课堂。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方式已严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的数学课堂应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

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接受习惯及听课习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合理安排讲、练的内容,控制讲练的速度,使讲练自然形成其内在的旋律。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安排好学生动脑与动手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那么,课堂教学始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时间比例、程度比例等,既不能让学生单纯的完成简单的动手操作,也不能让学生感到过于费力。要适当增加动手的难度,使手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动脑思考,寻求正确的答案,真正实现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

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果

动手实践,激活思维。

思维来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立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多少块,如果每块地砖2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但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动探究,促进学习。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

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1996年、2000年、2004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1996年、2000年、2004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4.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中“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做出描述。

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

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数学教师应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6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课堂   数学教师   小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