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31 阅读: 评论:0

1.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用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感受。可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感到引入符号的必要

数学符号的引入,可简短地表示和反映数量关系与空间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并推进数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生动地展示这种情境,让学生感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并从中体验到优越性,从而激发新奇感。强化认知动机。例如,教学“认识=、>、3、3<5。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符号比语言明了,使学生明白数学符号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再如,“约等于”符号的引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很大的数目,这些数目实际上是近似数,用以前学过的符号已不能再表达准确的意义,为此必须再引进一个新的符号“一”。又如分数符号的引入,正是为了解决在实际生活和生产测量中计算得不到整数的矛盾而引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日常语言过渡到数学文字语言,最终引出数学符号语言。

二、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培养符号感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必须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数学的计算中,就用()、□、○、△、?等代替变量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1+2=□、6+( )=8。一些逆向思维的题目,也允许用这种填空的方式完成。如:树上有25只鸟,飞走了一些后,还剩12只,飞走了多少只?可以列式为25-( )=12。到了中年级,在教学“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出现用字母x表示数的思想,如求x+15=40中的未知数x。也可以出现用式子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如s=vt,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符号背后的有趣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个数学符号的出现,往往就意味着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的降临。到了高年级,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联想活动,提高他们驾驭数学符号的能力。例如由符号“1”可以联想到5/5、单位“1”、“0.5+0.5”、一个事物的整体等,由“÷”可以联想到乘法,由“-”可以联想到加法等;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复合应用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自创符号(图形、标记)来表达题意。以便于解答,还可以不断加大数学语言符号与日常语言符号的互译等。总之,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顺序,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逐步渗透。

三、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符号经验,如℃、↑、○等。“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这排树有什么规律?生:“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小树的规律表示出来呢?”这样,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实现自我的空间,他们有的摆、画,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拼音代替。这正是已有的符号观念在起作用,使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

2.数学课堂引导方法

把握提问的明确指向,引导学生准确回答

提出的问题应当具体、明确,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快速地组织思维,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在推导关系式这部分,要求学生观察"①90-30=60、②90-60=30、③30+60=90",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时,如果这样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然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比什么?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①第一个算式中有哪三个数?②第二个算式中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③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④第二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⑤怎样求被减数、减数?……这样不断递进提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能有条理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重视提问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多方面地进行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把问题引向纵深,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提问不能基于简单的判断,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具有思考价值。通过巧妙的问题,指引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中受到启迪。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的对比练习时,我出示例7的表1、表2并设计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①在表1中,你发现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它们是怎样变化的?③你认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④同样在表2中你发现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⑤你发现它们是怎样变化的?⑥你认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⑦在表1和表2中,你能发现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揭示题意,找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思考理解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矛盾转化的方法。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之间以及小组内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有的大部分组员默默无语,个别同学在唱独角戏,小组学习被一人独揽;有的是积极参与,讨论激烈、气氛活跃;有的是平淡无声,平静如夜。这就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失去意义,学生根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种不科学的小组组建,在进行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为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要特别留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优劣互补相互促进,让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不足,既谦虚,又要自信,既要正确认识自我,又要学会尊重别人,发挥参与的主体性,从而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水到渠成,从感性到理性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3.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1、快乐导入,赢在起跑线。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入在我们的教学当中非常的关键。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好玩、有趣的形式去吸引孩子的眼球,比如:猜谜、讲故事、实物展示以及生活当中的情景再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

2、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也就是说学习不仅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假如再将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竞争结合的话,那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3、幽默语言,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教师可以适时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适当调节一下,解除疲劳,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其实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孩子的笑点很低,只要稍微好笑的词儿,孩子们都会报以会心的一笑。如:板演的时候,有的同学将“8”写成歪倒状,我就会说:“瞧!你的8还在睡觉呢?快让它起床了吧!”;进行“每天一算”的时候,几下就快速完成的同学就在那里无所事事,摆出一副很悠闲的样子,不知道检查,于是我会提醒他们:“赶快检查,不要忙着喝茶!”于是孩子们能在笑声中很快地明白我的意思。

4.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在诸多科目当中,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课堂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语言评价,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

2.变数学教材“无声”为“有声”

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例题,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教师就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组织学生集体合作,还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学生帮忙把一条漂亮的丝带分给两个学生,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我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这样利用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感到亲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课堂引导方法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6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