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成体现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16 阅读: 评论:0

1.三维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成体现

三维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成体现?“三维”教学目标距离真正达到意义上的“整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要善于用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语言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怀。

2.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培养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只有这样培养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你的数学课才能上好,才能达到学生学好的目的。

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我们实践教学中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还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学习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懂了吗,他们总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从他们的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他们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从而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3.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让饱满的情感感染课堂

教师属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属于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拥有极强的感染作用,可以说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决定性条件。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自身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感以及高超的教学水平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受其感染。

教师自己的情感状态能够让学生形成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对数学教学保持积极和热情的态度,进入课堂后带着饱满的情绪,用自己的真诚与热烈来感染课堂、打动学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数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4.数学思维培养

重视思维训练,培养有用人才

课堂上,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可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

乃至,对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必将印象深刻,记忆长久。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

新教材大力倡导数学建模能力训练。

因此,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教学函数应用时,设计问题情境:正常水位时,抛物线拱桥下的水面宽20m,水面上升3m达到该地警戒水位时,桥下水面宽10m。如果水位以0.2m/h的速度持续上涨,那么达到警戒水位后,再过多长时间此桥孔将被淹没?探索活动:(1)探寻问题解决方案(建立数学模型);(2)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抛物线形拱桥数学化;(3)根据直角坐标系中图像的特征,探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4)根据图像上点的位置变化,确定点的坐标的数量变化,从而得出解题结果。

三维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成体现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创设数学课堂氛围数学思维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学教学   目标   成体   如何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