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具有实效性的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要面临的问题。 下面,朴新小编给打击带来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
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2.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一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1.采用合理的情景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融入相关的实验环节,以提高小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具体要求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契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互动,诸如画图、拼魔方、游戏教学等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并且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实践的能力。
2.分层教学
教师将学生依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分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奖惩和提问。这样一来,能够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并且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产生情感共鸣两个方面着手。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学生的朋友,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合作者。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方式,使其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无限的拓展。
事实上,这是一道已知条件并不明确的应用题,小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一样多”这样的词汇很有可能在其头脑中没有一定的概念,这时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进行友情提示,使同学们产生新的认识并使其转变注意力。这就是教师以转变身份的形式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在产生情感共鸣方面,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升级和完善,使原本枯燥的知识更加灵活和变通,给予教材内容生命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教学热情,用自身的情感和经历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具备学习的热情。
3.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二
培养敏捷思维 ,精心设计多样练习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保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练习时,要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
如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的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同时也许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情境引入是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基础
小学的孩子对新生事物都比较好奇、同时又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就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4.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三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1.做好准备再上课。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耐心地示范课堂上需要准备的东西,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特别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要让学生从假期的氛围中适应过来,养成学习习惯,良好的开端会是课堂成功教学的一半!
2.用积极的话“诱惑”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时,我都会这样说:“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师真喜欢!”其他孩子一听,马上也会坐坐好。这句话还能迁移成“某某读得真响亮,听得真认真,真仔细,写得真漂亮,说得真完整,等等。”我发现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话说出来提醒孩子,百试百灵。而有时,孩子为了抢发言,都会发出“恩!恩!我!我”等声音,这时,我马上说:“我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学生马上坐好了;“我请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回答。”学生站起来,会回答得很响亮。
评价策略。
首先,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则不然,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能高兴一番。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如学优生在解出难题或者对某题有新的解法时,他们就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赞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会感觉很兴奋”。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其次,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曾几何时,“批评”成了教师观念里一个颇为尴尬的词。一方面,学生许多错误的行为、思想、观点需要批评和纠正;而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变得越来越缩手缩脚。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已经成为迁就的代名词,甚至已经异化为对学生的放任。批评与表扬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缺其一。但这里所谓的批评,不是板起脸孔的呵斥,不是令人无地自容的挖苦,更不是贬损人格的辱骂。批评同样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批评需要智慧,批评要讲究艺术。
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一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二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三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