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提炼语言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07 阅读: 评论:0

1.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提炼语言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提炼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如,<>中“倒”,多数人都习惯把它读成“dǎo”,标准读音应是“dào”。又如,“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liàng”,后一个“量”应读“liáng”。

2.用词要准确。在教学时,尤其是概念教学,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就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再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3.语言要精确。就是说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如,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归纳为: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出算式,求出问题。再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2.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品质的培养。至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意识和创造精神则很少关注。造成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所学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触动他们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思考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寻找到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按一般的方法去做:(8×4-6×2)÷2=10(厘米)。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老师首先要给予肯定,但是老师可以用一些模型,通过对线段的拆分,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引导学生想出更好的方法。数学教学中,解题思路有很多,数学需要创新,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激发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只有提高兴趣,乐于学习,才能让学生学得好。自主学习对学生提高认知能力,锻炼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进行创新。推陈出新是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按部就班地学,死气沉沉地学只能让学生迷茫。从大的角度来说,教育要推陈出新,创新精神是科学界所需要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无一不是各个领域的推陈出新者。为了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关爱学生,创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再者,要善于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让每个学生勇于去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即使学生想错、说错或问错。一个不犯小错的学生终有一天会犯大错,成功之路不会是平坦的。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关键是能够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上。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都喜欢动手。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请将自己手中的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成了什么样的图形?”学生都动起手来,能够按照书上讲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得,所以记忆深刻。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当活人把死书读活了,也就学有所成了。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只要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机会,他们便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首先,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采用激励性评价,呵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激励性评价包括语言激励、情感激励、行为激励等。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学教学   语言   课堂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