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而组织教学又是一项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相关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只有掌握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今天,朴新小编就说说与此相关的数学方法。
合理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我们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别人有所肯定,那么孩子们更是期盼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句关心的话,一个安慰的眼神,哪怕一个小小的抚摸孩子脑袋的动作,都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师爱的温暖。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孩子做了,请给他们一个积极的肯定。“一句话,足以温暖一个春天,一个动作,足以感动整个世界”,经常对你的孩子们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是个好孩子!”……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运用教育机智,正确应对课堂意外
课堂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对于上课时外界的突发事件,教师要随机应变,作适当的处理。有一次上课中,一名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发现了墙上的一只壁虎,并不禁大声喊了出来:“老师,那有一只小壁虎”,学生顿时秩序哗然,眼睛都盯着这只壁虎。这时我急中生智说:“你们看,这只小壁虎来看我们大家上课了,它想看看哪位同学上课最专心听讲。”这样富于情趣的语言使学生易于接受,及时地调整了听课情绪。较之强行的制止:“请认真听讲”,“不许看”效果好得多。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
培养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教学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迸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组织起来效果将会非常理想。所以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以主导的角色向学生讲授新知;有时学生又以小老师的角色站在前台发表自己解题的思路,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此时我变成了一个忠实的学生;有时我又会和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明确知识的是与非,共同获得学习与成长;有时又会同台比赛,看谁的解题方法又快又好,享受竞赛的乐趣。在这些丰富的角色转变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会渴望老师传授更多的知识来满足自己,整个课堂沉浸在认真聆听、积极探讨、不断交流的氛围里,不断享受着学习带来的欢乐。所以教学组织起来只需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提示就足以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动力
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学习解斜三角形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已经学过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决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测量工具,让学生自己测量讲桌上的实物的高度。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动手,发散思维,在实践中增强技能。
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课堂气氛的好坏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遵循科学发展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实用的方法进行教学。紧张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感到压力,不能放松地学习和思考,也会阻碍师生的有效交流;反之,轻松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卸下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愉快地投入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机智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以及精神上的关爱,认可学生的进步,运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进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课堂走进生活中
将课堂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学好数学才能够将其应用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将数学抽象的定理和公式转化为生动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数列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用数列背后的故事,为学生讲解国际象棋的故事,进而增强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的思想
科学愈发达,需要的数学就愈多。哪里有“形”,哪里就有“数”,哪里也就少不了“数学”。可以说,当今科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所有各门学科的“数学化”。这种重要性能吸引广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财务报表用到统计分析;市场价格和销售量分析时要用到抛物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设计齿轮、轴承、螺杆,灯泡形状等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数学曲线,如阿基米德螺旋、渐开线、双曲线等;发射炮弹、卫星,要用到抛物线的知识;分析各种变量互作的农业技术时,要用到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还有多元线性回归与分析等。教师在授课时如能将这些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分析到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兴趣。
3.数学思维的培养
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在一般三角形ABC中,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在得到它们的概念之后,运用投影变化△ABC顶点A的位置进行试验,让学生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变化情况并提出问题:当AC=BC时,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创设了上述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这一问题的思考之中。为了解决问题,我让学生画出图形,凭直观发现上面的三条线段互相重合,再让学生画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通过类比,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以及概括经验事实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设。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会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说理的方法,从而验证猜想。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积极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20 ,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是能够重合的。接下来让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三角形并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公理。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4.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没有按照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来学习,并且偏离和违背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这种不协调的后果就是不少学生不愿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危害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办法有三:(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学习情境,这个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多角度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一定要注重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小学阶段是发育阶段,对什么都好奇,创设疑问性情境把学生领入其中,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从而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最理想的心理状态。(3)针对小学生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好动、好奇、好玩等,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求知欲望,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教师有好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自身素质一定要高,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良好的人格和独特的魅力是获得学生敬佩的基石。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要在人格上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自己。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更要注重自己人格的锻炼。
学生对教师有了好感,还要做到教师跟学生之间是如何相处的,这也为他们学习奠定了最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学工作就容易展开;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够吸引学生,“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要有真知灼见,并且要感情真挚,语言是“肺腑”“精神”的体现,没有好的语言,一切将无从实现;“诚于中,形于外”,恰当的语言是内心的表白。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语言巧妙表达。教师爱护每一个学生,反过来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重,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会喜欢数学这门课程,从而点燃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如何有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动力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4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