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是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4:00 阅读: 评论:0

1.在教学中是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

在教学中是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总能透露着生活,教师只有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设计出更加贴近生活的数学课教学设计,数学课才会充满趣味,课堂教学才会更加高效。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自生活却比生活更复杂、更抽象,在生活中找数学容易,但是在数学中发现生活却很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遇到和数学相关的能够运用于生活中的实例时,要善于记录总结,积累素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生活材料。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很少,为了增强学生对大数形象的认识,教师可以安排“数人民币活动”来了解大数的概念,因为学生对人民币这一事物相对较熟悉,是他们平时都能接触到的,一叠10万元有100张百元纸币,那么9叠呢?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向附近银行借取工作人员练习点钱用的点钞纸来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硬纸张代替。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情境教学法引入新课在数学课程引入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中生活情景引入是最贴近生活、学生最容易接受、反响最好的一种引入方法。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生动形象的故事导入教学,在生活化的故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既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够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在讲述几何知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只是生硬地强调这是定理,是规定,是考试一定会考的知识点,对于不明白句子含义的学生来说无疑会形成压力,不仅记不住抽象的概念定理,相反可能会对知识产生抵触厌倦情绪。如果教师换种说法如故事引入法:小懒猫今天开学却睡过了头,他醒来发现家到学校的路有三条,接着出示多媒体图片,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三种路径,学生一眼就看出直线路径最短,接着教师再出示定理,学生就会很快领会了。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创设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起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引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因素,展示数学对生产生活的应用于作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促进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时消除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闪光点,多激励。三是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勤于思考,要尽可能多的研究引导如何探究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民族自信心教育、审美教育。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问题合理化

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数学不但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会运用课堂的方法有意识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充分做到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合作者。

例如,学了“统计知识、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测定后,我们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之于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宽;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量一量家具的长和宽、爸爸妈妈的身高;测一测爸爸妈妈的体重;算一算逛街所购货物的价格等,在“用数学”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作用,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力,又使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3.数学课堂上的引导策略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自主探索学习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因此,教师应当把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为自主探索奠定基础。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回形针、小棒、1分米硬纸条等,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边。有的学生量出是11根回形针长,有的量出是6根小棒长,有的量出是2个1分米硬纸条长。

我就问:为什么都是测量同一本数学书的长,量得结果却不同呢?学生根据刚才测量的经验,发现这些材料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看来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学生马上想到学生尺,这是在生活中看到和用到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了解,一下子激起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努力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并依托情境、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指导学生自学,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但是要在课堂上40分钟内由学生自主地通过自学活动来完成任务,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活动,提前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并提出相应的自学要求,将每天“复习性作业”变为“预习性作业”。

预习前,让学生了解要解决什么问题,预习后应该引导思考、讨论、反馈,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看到自己通过自学课本,懂得了一些知识,能够调动他们自学课本的积极性,使自学课本成为他们自主探索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教《年、月、日》时,先让学生尝试找出这节课想要学习哪些知识,再由我归纳出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一年有几个月?一共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怎样判定闰年和平年?最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解决这几个问题,有什么地方看不明白,再提出来全班一起解决。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4.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创建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孩子们熟悉的课余生活引进课堂,编辑成数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惟其如此,教师还应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比的认识”教学中,对于“1:3”我让学生讨论它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通过提示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比的意义更进一步了解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为学生后面解决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课程环境的一部分。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中各种心理和人际氛围,如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习积极性、师生间的互动等。任何教学都是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心理学家根据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和思维状态等,将课堂氛围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积极的,师生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稳定且集中,师生感情融洽;学生相信并认可老师,思维活跃;教师尊重学生,言语生动有趣。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最让教师感到无奈的就是那些比较顽劣的学生,由于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经常会破坏破会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这问题的处理上,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摒弃“精英”教育的理念,多关注那些学习成长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其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三,倡导互学互帮,团结友爱。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相互关爱快乐成长共同进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必须紧跟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是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数学课堂上的引导策略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贴近生活   学中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