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差生的成绩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3:37 阅读: 评论:0

1.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差生的成绩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差生的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技巧。

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出色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

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索愿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学的现实性联系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活波、符合现实生活的学习情景,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使之想探索,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例: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找规律”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展示一些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掌握了一些规律方面的知识而又感到疲倦时,又可以听一曲欢乐的曲子,并和老师一切做有规律的动作,既可以使学生得到休息,又能巩固新知识。与此同时,可让学生即兴编出有规律的动作,也可让他们设计有规律的图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2.数学教学如何激起学生兴趣

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

紧密联系生活,寻找数学趣味性

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抽象的、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如果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而且也回答了为什么学数学的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考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以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使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而这颗“好奇心”正是一个孩子身上最重要的素质,他将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

3.如何调动课堂气氛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可以出示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有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些学生的思维有创见,在其思维活动中,“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促进学生倾听习惯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为了增强学生倾听的意识,老师们开始将倾听作为评价内容,但大部分老师只停留“你听的多认真呀”、“某某同学听的多入神”等浅层次评价上,说多了也不是太好。当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认真倾听时,可给予这样的夸奖“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不但听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老师评价,同学间评价和自我评价,课后,也可让同学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打分。此外建立一个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设置统计机制和奖励机制,从外因刺激学生表现,提高效果。

实际教学工作是复杂的,小学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单纯的教学,有时难免顾此失彼。班级大班化,教师很难在一节课内照顾的每个人,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数学课的特点是:一节课就一个知识点,一个内容,如果从头到尾老是叫单个学生发言,发言内容雷同,让其他学生专心听,这样久了,学生就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这些都是以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4.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物质之间一些相似性质从而推导出其他方面也类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堆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借助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探究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所创设的问题不能偏难也不能过易,否则将会失去探究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也为了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如果在一个四边形中两组对角相等,能否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③对角线满足什么情况能够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自由地思考2分钟,若是命题不证明引导学生说明理由。此时,有学生开始用图形的形式来解释这些问题正确与否,有的学生开始举出反例……接着,我顺势将学生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当然,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看出,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听教师讲解,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为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最终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差生的成绩数学教学如何激起学生兴趣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4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学生   差生   成绩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