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新课改下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真正学会思维,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1.引入游戏机制。游戏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机制,能够将玩与学完美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由教师直接讲解,则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理解不了。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师生互动游戏的环节,出示一系列的数字,由师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几轮比试下来,学生发现自己在判断时往往需要经过一番计算,尤其是在判断较大的数字时,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而教师却能快而准地判断,学生自然会心生好奇与困惑。这样通过游戏开展新知学习,学生自然学习热情高涨,产生更大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2.设计趣味故事。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学生眼中数学无非就是数字与符号,公式与定理,又如何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呢?要激起学生对学科的喜爱,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对数学教学进行“包装”。如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以故事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展开主动的思维探究活动。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分西瓜的故事,将分数的基本知识点寓于故事中,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集中于新知学习上,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能力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征。只有将数学学科的学习置于丰富而宽广的现实生活,才能让数学学科富有生命活力,才能让学生从知识产生的根源入手展开深入思考。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地照搬教材,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在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教材,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展开思考,这样学生的思考才能具有根基,才能在生活中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实现对抽象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实践水平。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家中装冰箱、彩电的纸盒箱子的面积,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与思考,让学生直接而深刻地认识到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求的是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长方体模型,在亲身测量与思考中总结出多种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既能体现数学学科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更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数学课堂引导方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自然引导
学习兴趣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动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在上课之前,必须要注意其新课导入的方式,导入的方式必须要自然且平和,同时和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且连贯成为一体。如在学习《认识厘米》时,尽管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均已接触过长度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米或者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接触还比较少,要想学生构建一个正确长度概念,必须要经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对此,在该堂课教学之前,笔者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尺子。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谜语竞猜的方式,将该堂课引入,该谜语为“生来公平,拿在手中,要问长短,它最分明”,借助于该谜语来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接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提问,如“尺子的作用”或者“古代人没有尺子,又是怎样知道物体长度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对于本堂课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动手来进行测量,可以测量自己的书本、手等,通过不同物体长度的测量,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得到了强化,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还便于学生对于该堂课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抓实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解,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出色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基础,才能脚踏实地。
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 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3.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巩固新课要做到“回味无穷”
根据新课的内容,通过做游戏、动手操作、竞赛等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来调动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保持课堂气氛活跃的手段。总之,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是活跃课堂的前提。可开展评比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我重视小组活动,经常开展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合作学习,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小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所有的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一节课中,教师在检测目标的达成度时要关注课堂中所有学生的反馈情况,如果仅限于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关注其他学生,那么,这些不被关注的学生就会逐渐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站在学生中间讲课,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我会走到学生身边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习惯偏差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指导,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受到教师的关注。当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时我会用询问的眼神对班级中所有的学生进行观察,当绝大多数学生流露出“已理解这些知识”的表情时,我才会讲授新的知识。
4.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注重关联,巩固所学,强化兴趣
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系统性强,新旧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小学数学课就不能不重视课堂教学的顺序性,即要从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例如,我在讲授《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一节时,先与学生一起复习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法则,总结它们的相同点:“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对着哪一位写,每一次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不同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最高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试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三位。”
然后,我就问学生:“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应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呢?”这个问题使学生得到启发,进一步学会了自主学习。另外,实践证明,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使学生探索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可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层次练习就能够很好地达到这种效果。在教授《比较两分数大小》时,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第一层次为加深、比较、理解分数大小的导,但学生主人翁学习地位的体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还必须落实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要采用多种手段,运用多种途径,不断地强化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重课堂艺术,转化兴趣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体现,不仅是一位合格教师所毕生追求的教学目标,而且是一位出色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品质。让学生喜欢、爱好自己所讲授的一切东西,这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兴趣的转化与培养。因为,如果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巨大内在动力。数学知识本身就蕴藏着一定吸引力,这就是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本身所拥有的魅力和趣味性所在
我们应该注重充分挖掘这些东西,以使其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其潜在的学习欲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此外,还应注重创设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我在讲授《时、分、秒》一节时,用录音机放录音让学生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一下子,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数学课堂引导方法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