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对知识的感受和获取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力求多样化,尽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取知识,并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提倡加强生生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注重自学环节,这是学生主动求知的阶段,也是学生发现疑惑、提出疑问的环节,能促使以后环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课堂合作,包括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
传统课堂以师生合作为主,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讲解会比学生更简洁、更明了、更高效。然而,多年的教学实验证明,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生生合作更高效,这是因为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更容易相同。因此,加强生生合作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促进学困生的提高有重大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讲解”被受诟病,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代名词,是“填鸭式”教学的象征。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很多知识点在课本上表现为概括性极强的文字,仅靠学生的理解往往会出现片面、错误的理解。此时,教师的讲解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达到简洁、高效,是优化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
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制作由图片、声音、动画、剪辑而成的课件,它可使学生置身于声像同步、静动接合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笔者用课件出示三角形木板实物图,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出木板的面积吗?”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生1:可以通过画方格,让后数方格算出木板的面积。生2:能不能应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生3:用木板的底乘以高,不知对不对?生4:把木板剪开,就可以计算出面积。
笔者肯定了学生的想法,然后利用课件把三角形木板实物图通过旋转与原来三有形木板实物图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清楚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最后归纳: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2=底×高÷2。课件演示,直观明了,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2.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的注意力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恰当的课堂启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启发思维。比如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75°;则它的顶角是多少度?(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5°,则它的每一个底角各是多少度?(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5°,则它的其余角各是多少度?(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10°,则它的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5)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N,则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能循序渐进。
同时教师要严格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有的放矢、灵活应用,切忌固守一道、生搬硬套。通过合理、巧妙的课堂启发,做到于无疑处觅有疑,于有疑处求新知,是达到启迪心智、激活思维,化未知为已知的有效途径。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在时间上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他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3.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营造激情场所。
课堂应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感情多彩的场所。教师通过语言渲染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样方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的目标,所以每个学段都提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突出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如,教学“可能性”时,在三个袋子里分别放入红球、白球和黄球、红球和黄球,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讨论争议“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摸球比赛,从中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利用课堂幽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有幽默性,因为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长度单位的运用:老师身高170(),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分米”,我说:“呦!老师成了大巨人,高17米,我要顶破房顶,到四楼看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时也明白了填写时要联系实际。
利用媒体教学。
多媒体聚“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一段录像,就是动物王国举行数学比赛的镜头,小猪、小猴,小猫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了,大象爷爷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1.5、1.500……00(80个0)1.500……00(100个0)这三个数的大小,小猪认为第三个数最大,小猫认为第一个数最大,而小猴呢认为一样大……那么,到底谁大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完今天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后,你们一定会明白的。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一股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油然而升。
4.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教师要善于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有用、有趣,成功的东西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他们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喜欢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尝试让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感受统计的必要。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两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报自己的年龄。报完后,教师问:你们知道7岁的有多少人?8岁的有多少人?9岁的有多少人吗?同学们面面相觑。
教师追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再报一次,有人说分年龄段数人数……大家觉得都不是很好,最后一致认为需要在每人报年龄时作记录,于是让学生每人再报一次,其余两组认真做记录,做完后,教师抽几个同学的展示,有画“o”,有画“、/”,有写“正”字的。显然,这几种记录方法都是对的。怎样把学生引导到“正”字统计法上来呢?教师接着问:这些记录方法中哪种能很陕知道各年龄段的人数呢?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发现:数符号要一一地数,慢!而一个“正”字五画,快且简便,很自然就接受了新“正”字统计法。再让学生根据记录制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提数学问题。然后再利用投玻弹比赛再次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巩固“正”字统计法。最后,再根据各组今天的表现所得的小红旗数制成统计表,并问:你们看到这个统计表想说些什么?整节课,学生都在一步一步产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指引下,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的,这样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习效果当然不错了。
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会“用”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课堂通向社会,把学生引向社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觉数学是很有用的,并且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例如:学校要组织师生郊游,学生226人,老师16人,车站有大客车和面包车两种,大客车有45座,每天租金900元,面包车18座,每天租金400元,如果让你去联系,你该怎样租车?这样就把所学知识拓展到了生活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价值和数学对生活的重要,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营造数学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4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