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3:23 阅读: 评论:0

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微课教学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教学形式,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一)课前预习(微视频素材征集以及制作)阶段

以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要立足现实生活,布置预习任务和要求,让他们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旋转图片,并强化班级QQ群进行共享。其次,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展示关于旋转的微视频,之后再详细分析学生所收集的素材,选取能够用于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几何“旋转”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完成了微视频的素材收集以及制作。

(二)课中教学(微视频展示)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素材提供者上台为大家讲解拍摄经历和过程,然后进行微视频的放映和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所学知识,有利于加深他们的记忆。此外,由于教师采用了学生提供的素材,学生本人也进行了专门的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他们也会如实反映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微视频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最后,经过课堂的学习、讲解、讨论、答疑等各个环节,教师要适当安排一些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课后巩固(微视频讨论)阶段

在微课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安排学生家长过来陪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这样能够利用微照片、微视频的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微课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教师很好地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辅导者的角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努力学习、开拓思维、团结协作,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加强数学材料的实用性,让课堂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来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让学生拼-分-画-摆-说;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技巧,不但来自于轻松浅显的课堂,还来自于周围的生活实际。

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实践,让课堂直观化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直观化。

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例如:在教学《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得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一伸手就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师生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

需求产生动力,如果人的需求越强烈,那么他的兴趣就越浓。反之,兴趣浓,需求就愈强烈。动机则是满足需要的驱动力量。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激发求知欲的需要,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所以,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自我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日常教学时不但要讲知识更要讲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消除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数学无用的错误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益处,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很密切联系。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 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也需要尊重表扬鼓励。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能够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可苛求学生,不能冷酷无情。而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更不能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言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兴趣的有无,以一时的兴趣来判断学习兴趣的层次,忽视兴趣的培养。要引导先生理解内涵,领悟思想,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数学魅力的教学。讲课要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授课形象、生动,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教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必然下降。教师的形象、神态、动作、表情、语言、气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愿意去学习教师德课。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的得失,提高教学水平。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兼收并蓄。关注社会生活,将时代的新鲜血液注入课堂,名师出高徒,教学是门艺术,需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能力驾驭课堂,才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4.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1.创设引入数学情境。《标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师:同学们,校园内的那棵大芒果树伴随着我们的学习,为我们提供了绿荫,而谁能计算出它的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生:树干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的圆,但不会计算。师:要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先要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再来学习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挖掘潜在数学资源。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及其作用;也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并读出来,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情况,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数学,真正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