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学习兴趣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1.必须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便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巧妙地引导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难在不少概念的推导过程学生不易理解,尤其是数学思维方法和思路,如果教学不当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适当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所学概念理解透彻、运用自如。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每一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概念。在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通过平移和另一条长重合,宽通过平移和另一条宽重合,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通过旋转,移动,使其成为可比较的四条线段。并且制作活动的三角板,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分别去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比较。
动画演示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概念,优化了教学环节,还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参与机会,使学生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动耳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谈话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教学周长的知识时,我拿了一片叶子,请同学们说说小蚂蚁想爬过一周该怎样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摸一摸,描一描树叶的边线,以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则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直观,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直观性”、“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演示的过程更有兴趣。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教材的重点,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加法向乘法”的过渡比较抽象。我在教这部分知识时通过游戏形式,直观地引入新课。我请三位小朋友到前面戴上小兔子的头饰,扮演小兔子。三只小兔子,每只小兔子都长着两个长长的耳朵。小朋友凭着直觉观察,列出了加法算式:2+2+2=6(只)。教师伴随着学生的演示,介绍了比加法计算简便的算式:2×3=6(只)引导大家讨论“2、3、6”各表示的意义。小朋友终于领悟了乘法意义所在。低年级学生掌握知识主要靠感知而获得,在教学中坚持用直观来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学生容易接受,也很感兴趣。
又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如何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并能较深刻地认识它呢?上海一位教师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她请小朋友到幻灯机前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
通过观察,同学们很快发现①②图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③虽然用了三条线段,但因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在直观的观察之中小结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仍然采取直观的手段。学生很快得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
教师在讲三角形的特征时,巧妙地设计了三个口袋,每个口袋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很有兴趣地猜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可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回答: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通过回忆说出两种方法,即重叠法、数方格法。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出示A、B两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数方格.得知图A和图B都占6个格,方格数相等,那么图A图B的面积应相等,而实际它们的面积明显不相等,此时学生的认知中产生了矛盾,头脑中自然产生了"为什么"的疑问。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思考发现:图A和图B中的方格数同样多,但方格的大小不相等。要想用数方格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用同样大的方格去衡量才行。至此,学生对即将学的面积单位已有了迫切的需求.并有了感性的理解。随之学生会很自然地思考,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如何用面积单位快捷、准确地衡量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些“为什么”“什么是?”“怎样办”等问题,将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注重情感,培养主动参与热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样,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热情,促进其求知过程的发展。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带有较强的情绪化,他们常常会失去理智,而用感情支配自己。当他对某一位老师比较喜欢时,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再难的问题他也想学会,而且能学会;当他碰到由于某种原因而讨厌的老师,他就会对这位老师产生“要我学,我偏不学”的抵触情绪,不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放弃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拒绝“为这位老师”学习。由此可见,沟通师生情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何等的重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学习情绪会随之高涨,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师生感情融洽了,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懂得感情投资,撒向学生都是爱,让所教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得到自己被老师关注,被老师重视,被老师呵护,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何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