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3:06 阅读: 评论:0

1.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师生良好的互动,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遵循原则,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就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逻辑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二是合作探究原则。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必须本着平等、合作、对话的原则,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三是有效评价原则。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提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后,教师一定要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回答正确而且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应给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进行追问,逐步启发学生得到正确答案。

紧扣课堂提问的标准,做到有的放矢

要达到有效提问必须具备以下四条标准:一要有目的性。教师提问应目的明确,提出的问题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或是其他?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二要有启发性。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三要有广泛性。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不仅要提问优等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彻底改变由优等生“大包大揽”、“一包到底”的局面,成为各抒己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四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把握提问的明确指向,引导学生准确回答

提问的问题应当具体、明确,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快速地组织思维,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在推导关系式这部分,要求学生观察“⑴90-30=60,⑵90-60=30,⑶30+60=90”,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时,如果这样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然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比什么?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1、第一个算式中有哪三个数?2、第二个算式中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3、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第二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5、怎样求被减数、减数?……这样不断递进提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能有条理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发表意见的氛围

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促成有效教学,这是教学双方共同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还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一个良好、宽松的发表意见的氛围。怎样融化隔膜,让每个人感到,课堂上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表述自己意见的场合?怎样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状态?应该说,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但在教学实际中做的却不尽好。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很好解决谁为中心的问题。

三个中心(课堂、老师、书本)之所以难以改变,首先就在于三个中心有它的现实合理性,也有很多似非而是的地方。我们不妨把学生当做一个消费者,这样可以省却很多理论上的纠缠。从这方面来讲,学生无疑是中心。实际上,说一千道一万,教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学?而学又必须在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里才能很好实现。既然如此,那就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状态,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协调运转,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3.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自然地进行“心理换位”。可设想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当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时,老师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给学生以启发。对“基本概念”提问,对“公式”提问,对“实验”提问,对“现实生活”提问,对“解法”提问。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在学校学校完成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 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放下架子,以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鼓励学生去发展,去创新,提倡问题的答案不拘泥于某一结论,帮助学生寻求多元的答案、思路。不应将学生的大胆发问视为“钻牛角尖”,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能尽量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就会增强。相反,如果一味地将“书上写的”、“教师说的”作为“标准答案”,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予理睬,甚至训斥,将会压抑和限制学生的个性,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学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前进。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从创造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平时只要多思考,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凡事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往往就有很多问题被提出,从实际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可能性。而如果凡事都从各个方面去想想,就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只有一个、两个问题,而常常是很多问题。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研究对象模糊。因而,他们之间便会相互争论和补充,这就促使一些学生主动地去翻阅课本,查找参考资料,向同学和教师咨询,阐明自己的观点。一堂课内学生之间相互争论,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修正错误,提炼观点,慢慢地学生的质疑水平就提高了。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提醒学生问题该怎么问,不该怎么问,在学生提问时给予适当的点拨。鼓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清晰明确。总之,学贵有疑。有了疑问,学会提出问题,才能深入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感知学习科学的魅力。同时,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能得到提升。

4.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一是设问于新知识的重点处。课堂提问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二是设问于知识的链接处。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的新知识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寻求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一新旧知识连接点一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直接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支点,而且,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三是设问于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在学生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暴露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有意识的捕捉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就能良好的激发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设问于解题思路的转折处。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大胆的提出合理而与众不同的解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疏通,铺路搭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五是设问于学生思维受到干扰处。教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又有相区别的一面,特别是对于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预防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