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学习,还能彰显丰富的数学内涵,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开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要形散而神聚
1.把握开放情境中的主要问题。由于开放情境中条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彼此相互独立,需通过挖掘才能找出内在联系、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例如,要求根据如下情境提出问题:“左边是三种水果:橘子有12箱,每箱32千克;梨有8箱,每箱35千克;苹果有6箱,每箱36千克。右边有一辆可以装1吨重的货车。”因为情境比较开放,除了提出常规的“把三种水果一起装上车运走可以吗?”以外,学生还提出了十多个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并分成四类:①求一种水果的重量;②求两种水果的重量;③两种水果重量比较;④求一种水果箱数是另一种的倍数。经过这样梳理,分清轻重缓急,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了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2.抓住智慧碰撞中引发的新问题。也就是说题目本身没有提出数学问题的要求,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智慧碰撞,引发了新的问题并自觉提出来。例如,解答完题目:“把一段圆柱形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掉部分的体积是48cm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学生思维受到冲击,提出了如下问题:①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相差48cm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分别是多少?②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和是96 cm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这样的数学问题具有思维深度,抓住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本质关系,即知道两者之差或两者之和都可以求它们的体积,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半开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要灵活多变
1.接着文字条件提出问题要合理。根据提供的文字条件,接着补充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要求根据如下条件提出问题:“一个养鸡场用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一般提出如“这一天共孵出小鸡多少只?”等两步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不能以提出“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就算满足。
2.根据图文结合的材料提出问题要恰当。根据给出的情境和文字说明提出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文字说明,理解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内容,而不能顾此失彼,或者两者产生矛盾。例如,情境图:“刘老师在体育用品商店准备买商品,四种商品的标价分别是:足球29.00元,篮球44.00元,排球32.00元,羽毛球拍16.00元。文字说明:刘老师带了280元钱。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面对这样图文结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些体育用品的单价,还要重点留意文字说明,即刘老师买的商品不能超过280元。结果学生提出了符合要求的问题:①如果都买足球可以买多少个?②如果这四样商品都买一个,280元够吗?等等。
2.数学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问题合理化
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数学不但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会运用课堂的方法有意识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充分做到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合作者。
例如,学了“统计知识、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测定后,我们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之于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宽;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量一量家具的长和宽、爸爸妈妈的身高;测一测爸爸妈妈的体重;算一算逛街所购货物的价格等,在“用数学”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作用,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力,又使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绵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立即回答是13只。我又请三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并掌握了“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这一规律。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
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而在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小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请你帮助小华算一算他家要买多少块瓷砖?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再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我又让学生举例进行验证。在验证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让学生举符合要求的例子。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3.数学思维培养
要让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吸引学生质疑。当前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串讲串问,总是用问题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教师要学会将质疑引入课堂,积极更新观念,让质疑、询问成为学生的权利。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说:“生活中的事物有大有小,那么你觉得角有大有小吗?”学生通过制作活动角去发现,有的学生窃窃私语道:“角怎么算大,怎么算小呢?”
我听见这个问题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数学课堂就为学生造就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儿童的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到质疑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们在质疑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
要在培养兴趣中激发创新思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探知欲望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编写一些数学信息题目,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地位。
课堂上,教师若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确保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这不但能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4.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比如在学习中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听到其他同学发言后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所以他就会大胆的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我惊喜的发现,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纷纷举手你,这是我就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人人都有成功的需求,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换起学生的自信、自尊。
其次,教师要充分的发扬教学民主,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才能养成自信心的个性心理。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说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条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我真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创设合适的情境,巧妙联系生活
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如果把教学内容巧妙寓于现实生活,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生动形象,就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创设一个“招领启事”情境,效果比较好。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招领启事”:小明同学在校园内捡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到学校办公室认领……
学生看过之后,不明白老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数学课拿个“招领启事”来了? 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问:“大家知道小明同学到底捡到多少钱了吗?猜猜看。”学生纷纷答道:1元、5元、100元、0.5元、……教师随之解释: 按照大家的猜测,这里的a可以代表不同的数,它可以是0吗? 学生可能会有争论,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教师对此作分析,指出如果a是0,那这个“招领启事”就是和大家开玩笑了,是骗人的,那要不得。但是,字母a到底可以表示什么数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 从认识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学生长期学习的是确定的数的运算,而用字母表示的数可以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学生开始难以理解,教学中应该借助容易认识的实际对象,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培养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