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数学教学目标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3:05 阅读: 评论:0

1.如何确定数学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所以是基础,一方面是因为所选内容是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因为所学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今天,朴新小编就带来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体会教学目标的作用,有的虽然按要求制订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教学时并不是围绕着目标进行。有的教师教学时甚至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订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目标不能被教学目的所取代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教学目的比较基本、宽泛,教学目标则更加具体、明确。教学目的具有政策性、概括性,教学目标具有策略性、具体性。教学目的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它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表达方式上,一般用比较概括的术语来表达,而教学目标则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就应该制订好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而开展,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有计划,教学过程可掌控,教学结果可预测,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按照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能力目标,情态、态度与价值观的情感目标,即“三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讲究的是科学性,而方法与情感目标追求的则是艺术性。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本课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充分考虑学情,结合教学内容与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三维”目标出发去制订教学目标,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关注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但也不能顾此失彼,盲目地追求“三维”目标的完美性,而是要做到“三维”教学目标的相辅相成,使其科学合理有机统一共存在教学目标之中。

2.制订教学目标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高职教育虽然也是高等教育,但不是精英教育。一个学生既然选择了高职,那么他看重的就是将来能够更好地掌握一项技术或技能,以便在社会上能更好地就业。所以,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要着眼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系统性原则

高职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认真研究各学校各类专业的特点,准确把握数学知识需求的范围,坚持以“够用”为限度,以基础模块为主要教学内容,根据专业需要适当添加拓展模块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实际接受能力等因素,确定我们的教材体系、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而确定各校专业的数学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再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3.操作性原则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将学生放在首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让整个课堂的教与学始终都是在做有用功而不是无用功。因此,教学目标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必盲目追求课堂知识的容量、深度和广度。此外,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包含对学习结果较好的测验方式和评价标准。教学目标完成得怎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上黑板板演、课堂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当场进行检查和评价,随时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4.具体性原则

明确性、具体性是任何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终了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结果,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目标叙述得越明确、越具体,教师对教学的目标把握得才越准确,对目标实现状况的检查也才越可靠。如对某一知识技能的学习要说清楚应该达到什么深浅程度,是“了解”还是“掌握”。对能力培养,不能简单说成“思维能力”,应该明确具体到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比如在讲“三角恒等公式”时,我们不能用一些模糊、笼统的语句来表达教学目标,如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运用,这里的熟练掌握就是两个模糊、笼统的词语。学生怎么样熟练掌握无法进行检查。而改用能识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课本上的有关练习题,就显得比较具体和好检查了。 5.层次性原则

3.调动学生快乐学习

有效教学,目标引领。在课堂中展现教学目标,可以避免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目性,从而使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指向明确,更加生动地进行学习。

如讲授《直面中国人口》一课,老师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地球敌人的公决”,引出地球上的人口问题。开门见山地展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中国人口特点。这样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激情,同学们学习兴趣盎然,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题。

又如讲授“运用各种资料,分析我国主要河流概况”一课题时,教师以“大河之舞”为主题,代号为“降虎行动”,通过老虎设计问题,呈现学习内容,课中层层展示教学耳标:黄河概况知多少;运用图文资料,描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段的主要特征;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对策的探究。设计耳目一新,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降虎行动”的积极性。

设计更为巧妙的是“比较中国东西部、南北方之间自然与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一课,教师以“中国南北方”为主题,用“幸运猜猜猜”、“搭档快快跑”、“急速向前冲”三个环节,分别展示目标:比较我国南北方人文环境的差异、探究造成南北方差异的原因和比较我国南北方自然方面的差异。同学们在新奇的课堂氛围中,幸福指数特高。老师依据教学内容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展示教学目标的方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4.数学目标价值取向

解题不可见题发挥

“解题”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探讨研究。解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途径。我们不必讨论数学教学要不要解题,要解多少题,而是要研讨解什么样的题,如果都是“好”题,自然非常必要。如果再追问怎样的题才算好题,那更是需要研讨的了。数学学习与解题的关系显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慎重分析。一味摒弃解题,可能导致学生数学水平的降低;一味主张解题,进行题海战术,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解题”这样的传统话题值得深入细致研究,研究“解题”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名义对数学题妄加指责,而使数学学习趋向另一个极端。

记得曾有多位文化名人对数学题“有一个水池,单开进水管,注满水池要5小时,单开出水管放完一池水要8小时,如果同时开两个水管,几小时能注满水池?”大加指责。其实这种批评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样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农田的灌溉,经过a田灌溉b田,影院进场和出场同时进行,飞行工具能源的耗费与输入等,都是这种情境。不可否认,适当的解题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富有现实性、趣味性、基础性、挑战性的问题理应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内容。但让人遗憾的是,日常教学中可能绝大多数的“解题”还是相当的程式化、机械化,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数学学习要注重提升素养

承认“解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它的价值,毕竟解题只是数学学习的途径与手段,绝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从关注“双基”到“四基”,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学习不只是解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书写,学会合作。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研究小学数学教学50年,他有一个治学心得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正是对数学学习目标的精辟提升。

如果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目标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