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立德树人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3:04 阅读: 评论:0

1.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立德树人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任务和使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好我们的专业课的同时,一定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要立德树人,就要教学生做一个有礼的人

有礼即对人有礼貌。对人有礼貌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品质。比如,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上课时,值周班长都会喊起立,然后全班学生都会齐声喊“教师好”,教师则会回应“同学们好”,然后班长让大家做下,尽管这一礼仪形式比较简单,但却是一种最简单的礼貌教育。同时,我们教导学生在校园里偶遇教师时也要主动问好,到教师办公室时要先喊报告,经过教师允许后方能进入教师的办公室。这些日常中的小事都是礼貌教育的最好抓手。

教学生做一个有礼的人,就要教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1.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之一,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因此,我们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比如,在众人面前不要使其下不了台,要给他留足面子。2.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在街上,我们看到环卫工人在辛勤地劳动。我们怎么才算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呢?不乱丢垃圾,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就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这个道理同学们都十分认同。

数学教学要立德树人,就要教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人没有诚信就会寸步难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说明诚信的重要作用,同时说明不讲诚信的严重后果。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教师和同学不以为然,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谁讲诚信谁就会吃亏。我们教师应该首先承认这样的现状,我国的诚信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但是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开始着手重视这个问题。

比如,将个人诚信问题纳入征信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个别人就因为一次两次的信用卡逾期未能还款,从而被计入失信系统,导致后来买房无法从银行贷款,为此懊恼不已。从这个例子来讲,诚信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严重者甚至会触犯法律。比如,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却屡屡曝出一些个别地方的个别人在高考过程中舞弊的事情,使得本来严肃而神圣的高考变得不那么严肃起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高考舞弊案件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很多有志之士建议将高考舞弊行为纳入刑法,一旦触犯即按犯罪论处。如果真的到了这样的一天,我们还要铤而走险的话,很有可能我们就会触犯刑律,变成罪犯。因此,我们要把诚信问题重视起来。

2.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报刊上报导过这样的一则实例:在某次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某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这个问题就像一枚“炸弹”,使得在场的诸位老师顷刻间开始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惊。而授课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且还赞扬了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哪些数是3的倍数,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这些数和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教师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数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这样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

3.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组织教学要有灵活性

好的情境创设是一节优课好的开始。在学生没进入状态前,教师要利用情境创造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充分认识学生能动作用,不断引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课堂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课质量的高低。课堂组织不仅仅在于追求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而是要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态大方,神态自如,要充满自信,要温和可亲。教师的语言要声情并茂,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不感到疲劳。能做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整节课也更有活力。

有技巧性地提问

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思索探究新知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不是通过一部分学生就看出来的,要想使每节课达到最好的效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样课堂才会更具有灵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地实践着,班级回答问题的面貌得到巨大改变,学生变得积极了、大胆了、主动了,也全面了。整个课堂看起来更成功,更有灵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有指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效性的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还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营造激情场所。

课堂应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感情多彩的场所。教师通过语言渲染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样方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的目标,所以每个学段都提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突出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如,教学“可能性”时,在三个袋子里分别放入红球、白球和黄球、红球和黄球,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讨论争议“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摸球比赛,从中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4.优化数学思维教学

进行“一题多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题多变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在新课中,教师可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在习题课中,教师应把较难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进行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就题论题,能多思多变。

一题多解是多角度地考虑同一个问题,找出各方法之间的关系和优劣。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遵循发散性思维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在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的第二次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要反馈。 “业精于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立德   数学   教学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