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律。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用、创造出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问。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方法。
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通分》时,可以讲《八戒分饼》的故事:有一次,师徒四人走到一个村子,轮到猪八戒去化斋,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化来了三块饼,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师傅就帮八戒分饼:分给八戒这些饼的四分之一,分给悟空这些饼的八分之二,分给沙僧这些饼的十六分之四,八戒一听就大叫:“给我分的最少”,一下子他们吵了起来。同学们,你能帮他们评评理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有画图的,有动手做圆片演示的……
把握提问的明确指向,引导学生准确回答
提问的问题应当具体、明确,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快速地组织思维,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在推导关系式这部分,要求学生观察“⑴90-30=60,⑵90-60=30,⑶30+60=90”,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时,如果这样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然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比什么?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1、第一个算式中有哪三个数?2、第二个算式中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3、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第二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5、怎样求被减数、减数?……这样不断递进提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能有条理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2.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问题的提出要能激起学生解决的兴趣、需要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
比如在教学3的倍数时我让学生报出整数,由我判断能否整除,然后再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在不断的出题中,学生 非常惊奇,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有什么奥妙呀!”我接着说,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又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安排了使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先让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做摸球游戏。这时的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但是摸球的结果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有的口袋里摸到的都是红球?而有的口袋中没有摸到红球或有时摸到红球呢?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主动地根据出现的各种摸球现象进行推想,直到我揭开谜底,验证学生的推想。就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摸球游戏,随之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又主动展开推理,化解疑问。学生的学习思考性变深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高了。
抓住提问的切入点
1.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学生思考片刻后说:“圆是什么样的?”“圆有名称吗?”“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圆、抽象出圆、比较圆的大小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是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才能使认识的主体即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既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除法教学中,“12÷7”,商到千分位时出现了4,要求保留两位小数。这时,提问“要求商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4怎样处理?”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态,产生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
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形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拼剪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会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
提问的多向性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建处、理解的疑难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到处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哦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老师提出:(1)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2)这个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r =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着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