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何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3:01 阅读: 评论:0

1.数学如何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数学如何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什么是问题情境策略呢?就是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和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为“做数学”有价值。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对老问题进行延伸,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在中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例3、在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首先,复习提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图形(如图1),此时,则有AB∶BC=1∶1=DE∶EF;接着,将直线CF向下平移,得到若AB∶BC=1∶2时,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如图2),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结论;然后继续平移BE和CF,使AB∶BC=m∶n时(m,n为实数),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如图3),启发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形式,归纳结论。

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4、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引入本节正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淋漓尽臻的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浪花

例5、在讲“扇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先用Flash设计出一则有趣的动画情节“狗与麻雀”来引入课题。有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米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只狗,问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突然,来了一只麻雀来与这只狗逗乐,于是这只狗绕着柱子转过n度,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当沉重看完这段小电影后,强烈的刺激了求知欲,马上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于是,引出了扇形面积的计算。 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欣赏动画时,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被激发出来。

2.数学的创新教学方法

创建和谐氛围,提供创新机会

宽松、和谐、自主的教育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表现、乐于创造。要创设这种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爱学生,教学时采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如“你真棒,说的好”等语言来调动学生,建立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让课堂教学热情、洋溢、生动、活泼,使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在一个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

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引导学生去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大胆的去想,去问,去说,多鼓励表扬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如有的学生在课题上由于想法不同老师提问时,想说又不敢说,或由于心慌胆怯声音极小。这时老师应该向他投去肯定和期望的目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让他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力量,增强信心,开拓思维。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是快乐的、大脑是兴奋的,创新思维是活跃的。

创设活动情景,促进创新思维

人人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声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手现实。”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这样不但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且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技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放手做,边动脑,边动手,去质疑解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小棒,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探究出不同的算法。这一过程,教师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舞台,学生能够集思广益,不拘一格,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只要相信孩子,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自主活动探究,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的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两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没有关系。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规律,攻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加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和尊重中学习和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方法呢?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答,提出各种猜想,并运用制作模型、实践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之间通过观察和交流,探索课堂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数学题目不同以往,更加灵活多变,往往一道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遇到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并且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也能够快速地解答。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拓宽了思路,拓展了能力,有其特有的创新性。

师生多加交流,加强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综合复习和单元总结。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问题应该基于当前需要复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所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基本公式和定理有哪些,主要解决哪一类的问题,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再进行课堂辩论。

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交流自己所学心得,交流还有哪些疑难点,有哪些问题还没用学懂,并反馈给教师。教师边提问,边解答,渐渐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时刻保持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最后,教师要对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再次指出重点难点,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指出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之间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4.数学自主教学模式

一是把握好学习数学化的原则。客观说,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与智力活动,数学的主要特征就是数学化,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推进过程。与其说学生在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生学习数学化。而数学学习化就是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考察现实,进而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2]。因此,如果将这一原则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本质上就是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或建构数学。

二是把握好适度形式化的原则。数学的形式化有助于数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简单化、严格化与系统化。对现有的数学知识的形式建构好结构,可以很方便地为探索和确定未知的数学形式结构提供出猜想、类比的基础的形象化的模型。数学的形式化一般包括三个层面,即符号化、逻辑化与公理化。数学实际上是进行符号化的形式化语言。适度运用一套表意的数学符号,驱使去表达数学对象的结构与规律,以便对具体数学对象的研究转化为对符号的研究并生成演绎的合理的体系,这个过程就是数学的形式化过程。而小学数学形式化的过程应该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三是把握好问题驱动的原则。对学生提出或学生之间开展互助提出问题是数学的内在灵魂,数学类型的教学必须用问题驱动。小学问题构成线索并且可以用问题驱动相应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数学问题,为小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学习空间,帮助小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并建立本质的数学联系。

四是把握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相关的数学哲学思想与建模思想,以及数系扩张思想方法等;同时还有大量一般科学方法应用,如归纳与演绎,联想与分类方法等。当小学生在这一系列数学活动中把握好这些思想与方法后,自然能够获得智力提升,相应的小学数学互助教学的图景就会进一步变得清晰而美丽。

数学如何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数学的创新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数学自主教学模式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情境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