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探索数学教学的规律,改进数学教学之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不懈努力、精益求精,今天,朴新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更是低效的。对数学教师来言又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我认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备课,还要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数学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精讲多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关注、关爱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要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要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渴望”中学习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合作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和宽阔的心胸去等待去包容。
(三)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也是洋思“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教不越位,学要到位,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创设图像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研究活动。例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有的教师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即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左盘4只,右盘6只的画面。根据所供画面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再根据画面提出10以内的加、减法问题,怎样列式,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松鼠背松果回家,一路走一掉”“套圈游戏”等画面,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营造倾听的氛围。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共事,是否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堂上培养。如:学生汇报时,教师认真板书;学生说想法时,教师走到发言者的身旁侧身倾听,并对发言者说“你说的我听懂了,你说的很好……”,为学生树立了倾听的榜样。
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绝大多数内容可以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能很快把他们的思想集中到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11—20个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买一个12元的文具盒,你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将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学生们议一议。这样创设情境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3.掌握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对中年级学生多创设能自主动手实践、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对中年级的学生要多创设能自主动手实践、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进入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和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接触,虽然社会阅历还不深,但已不满足于听童话故事、玩游戏了。这一阶段,学生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对身边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也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他们会在课堂上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也会漫无边际地猜测与幻想。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穿插进行。要侧重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意义,在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时,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多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凭借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猜测,通过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得到答案。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时,将奥运会邢慧娜万米长跑夺金的情景引入课堂,认识计数单位万。学生充分地感受了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同时也能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迈进,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对高年级学生,要营造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校学习经历,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已不局限于当初的随意猜测,能够自觉地进行实实在在的估算,更喜欢对一些现实、有意义,充满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的探索。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我们的策略是:从间接兴趣入手,多创设具有现实意义,充满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在碰撞中能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如观察、操作、推理、实验、验证、交流等,以期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们在一次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之后,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也与日俱增。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板书一组20以内的自然数,然后提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你们能口算吗?”学生们都能用除法口算,并抢着回答。接着,我又板书一组多位数让学生判断,学生们就觉得比较难了。
这时,我就说:“同学们,最近我学到了一种高明的猜算术,你们可以随便在黑板上写一个多位数,只要你们一写完,我就能猜出这个数字能否被3整除。你们相信吗?”此时,每个学生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接着,让学生随便写了一些多位数,当我一一判断准确后,学生群情振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均积极投入了探究,大胆猜测,小心验证,不断寻找正确的判断方法,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激发。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激趣”策略并不局限于上面几种做法,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但是,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少儿认知规律,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4.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9+9+9=36(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怎样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营造数学课堂氛围掌握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