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数学常规课

更新时间:2023-02-08 23:13:00 阅读: 评论:0

1.如何上好数学常规课

如何上好数学常规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然后就有兴趣去主动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教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2.打造数学高效复习课堂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材中一些看似一般的题目都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素材。在教学时不片面追求题量,不找“各种各样”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不增加过重学业负担。摆脱“题海”,充分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40分钟的教学质量来提高学习水平。

例如,解答“有两筐苹果共重71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苹果7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原来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时,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求答案,而是用多种思路解答。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有的列算式求解:(71-7×2)÷2(乙筐);(71+7×2)÷2(甲筐);71÷2-7(乙筐)71÷2+7(甲筐);有的列方程求解:设乙筐苹果重X千克,2(X+7)=71;设甲筐苹果重X千克2(X-7)=71。通过交流,学生们开拓了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学生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这些课堂实例表明: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爱学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际,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实际。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更会使学生兴趣横生。

例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轮子行不行?屋顶架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行吗?罐头盒为什么大都是圆柱形的?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少见?我在日常教学中还常把生活中用到的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油、购物等这些可能每天遇到的问题,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解决。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大量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学起来很是爱学。

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好学

激励,在心理学上是指激发、鼓励人的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自尊心,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承认。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由衷的赞扬,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如在计算191112×5时,相当多的学生按照定势思维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或把191112看作(19+1112)去计算,导致计算过程很是繁杂。

但也有部分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把191112看作两数之差,即(20-112)×5=100-512=99712,很快计算出正确答案。这种思路无疑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它优胜于常规算法。我在评讲时及时表扬了后一种算法,并请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样想到的。课堂上被表扬让这些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激励着学生继续学习。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从而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思想;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从而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的思想,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其实质是一种逻辑划分的思想。从思维策略上看,它是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解成可能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做到正确的分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分类讨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分类科学、严谨,从而正确、合理地解题,分类讨论原则有同一性原则、互斥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3.化归的思想方法。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总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是:生疏化成熟悉,复杂化成简单,抽象化成直观,含糊化成明朗。说到底,化归的实质就是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问题,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使问题得以解决。实现这种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人法以及化动为静,由抽象到具体等转化思想。

如何上好数学常规课打造数学高效复习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上好   常规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