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入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这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2.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数学
“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学生的知识不仅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主动地体验和积极的思考,逐步积累、逐步建构而成的,实践出真知,真正的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不断地实践运用,不断地体验领悟,使知识内化为“我”的知识。
鉴于上述“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在我教《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第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频数”和“频率”这两个抽象的概念,我不是生搬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识记这两个概念,而是根据班上同学喜欢乱扔垃圾的实际现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场选一个班级“环保小卫士”,前面课堂气氛还相当沉闷,一听到要选取班级“环保小卫士”,学生马上来劲,活动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推出4名候选人,接着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小白纸,让学生选出一名正式候选人,此时,打瞌睡的醒了,开小差的也回来了,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很多同学都争着上台唱票、记票和验票。我挑了平时爱打瞌睡的3位同学上台唱票、记票和验票,此时,每位同学情绪都非常的激动,都在为自己心中的候选人加油。结果出来了,同学们都在为章月欢呼、鼓掌……我问:怎么就确定是章月同学任班级“环保小卫士”?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因为章月的票数最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列表分析4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和得票率,很自然地就引出频数和频率这两个概念;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轻松的掌握了频数、频率这两个概念,而且还体会到:列频数分布表来整理和分析数据的优越性。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其乐融融。
注重创设实践性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活动促发展”应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应成为改革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中学生又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能有交效地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亲自创造的事物”中快乐地获得“真正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活动的机会:首先把全班分成14个小组;接着给每个小组发5根长分别为4cm、5cm、6cm和9cm的小木棒,让学生从中任意取出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搭成三角形,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拼、摆、记、画等实践活动;然后对每一个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的情况都认真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最后学生发现;围成的每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是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的,因此他们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理解。
3.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一、把握好预习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授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准确把握教材要求,编出适合学生的预习提纲。所编预习提纲应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同时又与我们的生活息系相关,我们可以采用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巧用故事、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来。预习提纲编写好之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也可以印制预习提示,还可以让学习课代表抄写在黑板上……
制定好完善的预习提纲是第一步,教师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要做好预习的指导工作。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参与进去,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要予以点拨,帮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询问、搜集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以及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才能在课堂展示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抓住关键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预习完成了,我们要把学生预习的成果加以展示,以巩固预习的效果,弥补预习过程的不足。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予展示;预习过程中出错率较高、一题多解的、探究式的问题及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作为展示的重点。那么,我们应如何展示这些问题呢?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可以按照知识板块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让他们分别展示自己版块的知识点,然后讲解问题的分析过程、分析问题的关键、易错点以及解题的技巧和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尚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难免会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以获得更完善的认识。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巧妙设置问题,层层置疑,环环相扣,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
如何让学生深入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1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