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数学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3-02-08 23:06:46 阅读: 评论:0

1.如何提升数学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数学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语言的现象有以下几种:(1)语言随意性大,语调单一;(2)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3)语言作秀,刻意夸张;(4)语言啰嗦,反反复复等现象。 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常问学生“是不是”、“懂不懂”等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根本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呢?做成方的行不行?就能启发学生去思考。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一份《课堂有效时间调查》的报告中,列举了课堂时间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上课先算旧账。据调查有11.4%的数学教师喜欢在上课之前先讲讲前一天的作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或没完成作业的学生还要进行批评,这样就浪费了学生的“黄金时间”;(2)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组织管理;(3)教学节奏过慢;(4)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5)课前准备工作没到位;(6)形式主义“学习活动”浪费大量时间。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我在上课前会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

2.数学教学方法一

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结合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特有的学科特点。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规定性,最好由教师通过集中讲授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但数学要培养的是学生举一反三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所以说要学好数学,必须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定理及运算律,不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获取的知识,必须由老师来集中讲解,才能在短时间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适用,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方式,才能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重视课堂评价的有效作用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评价环节绝对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课堂评价应该是多主体,多途径地有效进行。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普遍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可以利用课堂最后的时间进行小组总结及互评,让学生在同学的评价中发现问题,积极改正。另外,教师是学生心中最具权威的人物,教师应该做到及时对学生予以鼓励,对学生的出色表现予以赞扬和认可;同时在表扬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批评指正,做到公证、公平、公开,在批评中获得进步。

课堂的有效性是衡量数学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课堂的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求和提倡的,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让教师按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所收获,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最高的学习效率。在当今高速发展和进步的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保证课堂效率,紧跟时代步伐,教师要主动钻研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革新课堂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为提升课堂有效性不断做出努力。

3.数学教学方法二

准确把握教材,联系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深挖教材,把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出来,让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教材,而不能随意提高或者降低数学的教学要求。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课件中的生动而形象的拼、剪的动画效果,将平行四边形的分割过程运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平行四边形在动画中分割为两个相等的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的三角形进行交错拼好,一个平行四边形就这样形成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动画的方式让学生从视觉上理解从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两个三角形的原理,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尝试剪拼,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通过在学生眼前再现这个生动形象的过程,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学习方式中,深刻地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是完全相等的。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大家注意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两个三角形的高与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最后再层层深入地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在这节课中,课前的动画演示让本堂课的重难点变得通俗易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全面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来收集数学信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这样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发展数学才能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开展社会调查是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应付为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田地面积,计算土方,计算绿化率,房屋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利用函数求最大利润等。又如给学生布置如测量山峰的高度?窗户玻璃破损成不规则多边形,怎样很快裁取玻璃安装?学生也能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大胆的设想,积极参与,敢于发言。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收集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数学最重要的点是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了《相似形》后,让学生进行了《我为养菇农户搞测算》的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参观蘑菇大棚的结构及搭建的原材料,让学生计算搭建一座蘑菇大棚所需的稻草、毛竹、塑料薄膜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分组讨论,有的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大棚的高,有的用勾股定理求顶棚的宽,……总之有很多方法。每一组数据都得由学生自己得到:测量、记录、访问、计算,从而估算出搭建一座大棚所需材料、造价,而这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完成。

4.数学教学方法三

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

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数学课同时又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还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帮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链接”起来。比如老师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当介绍到什么是长方形时,老师可以用教室中学生最熟悉的实物课桌、和班黑板等实物让学生理解什么长方形;当介绍到什么是球体时,老师可以用学生进行玩的乒乓球、篮球等实物让学生理解到什么是球体。

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a。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总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降低数学难度,让同学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提升数学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方法一数学教学方法二数学教学方法三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0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常态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