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问使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有关的方法。
激趣性提问
常言说得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那么一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就会减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就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点尤其重要。例如,我在执教《圆的认识》时,在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你认为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而且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因此,一定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又如教学了“能被2整除的数”后,我拿出两张电影票,一张是15排6座,另一张是15排7座,对学生说:“甲和乙是好朋友,拿到这两张电影票后,甲高兴地说:‘6和7是相邻的两个数,我俩坐在一起的。’可当他们走进电影院时,却发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发现了什么吗?为什么?”相信这样的提问,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为进一步学习新知铺路。
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适当地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那么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大有益处。
我在教学“用语言叙述算式23×(75÷3)”这一题时,是这样提问的:“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叙述这个算式?”这时,全班同学纷纷举手要求发言。“23乘以75除以3的商,积是多少?”“23与75除以3的商的积是多少?”“23乘以3除75的商,积是多少?”……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将为新知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
2.课堂提问方法一
1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呢,这是一个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想的问题。提问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活动,首先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动,好奇,好玩,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在寻找答案时感到好玩。教师在提问时,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呢?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问题,或者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一些活动,将数学问题融合在游戏,故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愉快中学习知识。
2 课堂提问要表达要清晰准确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育的起步阶段,他们对成年人一些表达方式还不理解,所以针对低段数学课堂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另外,意思表达要准确,不能误导学生。教师在提问时的用于要尽量用儿童的语言,或者是口语等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听懂了问题,才可以吸引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的问题的表达要用简单明了的语句准确的表达,让学生明白老师的问题。
3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提问要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之类的情况。通过提问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以及对他的期待,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性的,老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问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有助于激励学生专研知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上提问是有目的性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为了复习前面学到知识,还是为将要学习的知识做铺垫,触类旁通的问题,还是对学习知识的总结等等。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准备,设计好提问的问题,以及什么提问的时间和顺序,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答题也没有方向。
3.课堂提问方法二
提问的指向性要明确
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总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进行的,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新知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迁移性提问、归纳总结的概括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检测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等.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弄清楚每一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安排好提问的顺序. 如果教师的提问指向性不明确,往往使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授圆的周长时,在学生测量出几个硬纸板剪成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后,老师提问:“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说:“一个圆的周长比直径长. ”有的学生说:“一个圆的直径大周长也大. ”显然这一提问指向不明确,学生的回答也不符合教师提问的初衷. 如果改问:“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一个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多少倍?”“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同学的测量结果不相符呢?如果尽可能地减少误差,那么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23:0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9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