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行业尽责
市委、市政府召开促进全市紫砂高质量发展大会,是对宜兴紫砂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作为行业协会,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举双手赞成。
上苍赐予宜兴一块五色土,经千百年来历代陶工聪明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把它培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百花园中的一个独特门类;把它抟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林中的瑰宝。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紫砂的从业人员较改革开放前增加了100多倍,紫砂经济的总量增长1000多倍,成为富民一方的特色产业。尤其是那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更成为陶都宜兴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紫砂高质量发展大会,说明了我们的紫砂行业经过了多年的传承发展,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小的问题,总结发展成功的经验,正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宜兴紫砂应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紧迫性也毋庸置疑。
尽管紫砂业态发展良好,但泥料供给已难以为继;
尽管紫砂经济莺歌燕舞,但对财政贡献份额偏小;
尽管紫砂文化繁荣昌盛,但文化产业关联度不高;
尽管紫砂人才不断涌现,但技艺队伍中良莠不齐;
尽管紫砂技艺传承有序,但图走捷径者大有人在;
尽管紫砂创新层出不穷,但经典之作仍难见踪影;
尽管紫砂人中不缺榜样,但不为所动者依然很多;
尽管紫砂人多数守规矩,但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
凡此种种,无不是紫砂行业发展中的隐患,我们常常沉醉于“主流是好的,问题在所难免”的感觉中,但千里之堤,往往毁于蚁穴,如不改进,将会积难重返,自毁紫砂家园。
作为行业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团组织,多年来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我们始终认为,要使紫砂行业健康有序,主要还须内因起作用,要使宜兴紫砂步入高质量发展,首先紫砂队伍要高质量。
我已在多种场合呼吁:当前的宜兴紫砂,需要潜心传承不走捷径的人;需要不断创新又能守正的人;需要不忘初心能永远进取的人;需要艺德并举,以德为先的人;需要遵守纪法不越底线的人。
宜兴紫砂这几年的发展,技艺队伍庞大、经济总量猛增、文化活动频繁、作品展事连连、技能大赛不断、各项评奖多多、紫砂英才涌现,比任何时候都值得大书特书。但在我看来,是有“高原”而缺“高峰”,这也是__2014、10、5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的整体评价和简明概括。
宜兴紫砂这几年的发展,总体不错,近20年来我们涌现出那么多的国家级、省级大师、省级名人、技能高手、制壶工匠、青年才俊。但从更高层面上来看,我们还缺少时代水准、代表优秀传统工艺形象的高峰性作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个时代的艺术繁荣和高度,最终取决于作品自身品质的完美和高度,最终取决于有没有与大时代相呼应的犹如纪念碑式的艺术品问世。明、清时代、民国时代尚且有经典作品夺人眼球,难道盛世当今就不会有好作品吗?
2013年恢复的第七届陶文化节期间,我们就牵手市广电发动全社会,评出了“供春、石瓢、仿古、掇球、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井栏、风卷葵、报春、提璧等10件经典紫砂器,旨在启发当代紫砂人,亦能创造新时代的经典之作,但至今寥寥。宜兴紫砂的创作,不缺题材,不缺宽松的实践环境,对于一个有抱负的紫砂艺人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生逢其时,我们当不辜负时代的期待。
紫砂产业的工作计划 第二篇他希望,广大紫砂从业者:
能够坚持德艺双馨、以德为先,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精湛的紫砂技艺,创造事业辉煌、赢得社会尊重;
能够潜心创作、推陈出新,始终秉承“工匠精神”,集中精力提技艺、精益求精搞创作,在宜兴紫砂艺术的“高原”上永攀新的“高峰”;
能够开放交流、接续传承,在更宽广舞台上进行技艺研究、艺术交流、创作合作,并下功夫做好“传帮带”工作,确保宜兴紫砂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能够贡献宜兴、回报社会,在招商引资、争取资源、集聚人才上提供助力,在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等方面彰显更大作为,真正展现宜兴紫砂艺人的良好风范。
紫砂产业的工作计划 第三篇说到紫砂壶带来的喜悦,范君浩的感受更为具体。
这两年,范君浩受很多直播间邀请,希望他讲讲壶的鉴赏和制作。直播间里,他冷静地跟观众娓娓道来:“不要觉得紫砂壶水深。只要你懂一些相关的知识,水一点都不深。”他耐心地讲解紫砂壶的泥料、器型、装饰,分析技与艺,也在不经意间回顾着自己的制壶人生。
直播,给范君浩带来了崭新而愉悦的体验,也给他的紫砂壶带来了认同。2021年,他的紫砂壶线下销售额有20多万元,线上则有近100万元。
范君浩是陶阳阳长期合作的手艺人之一,“亦友亦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他们最恰到好处的相处模式。
这种感受,同为制壶手艺人的王洪星也深有体会。他除了自己做壶,还经营着一家紫砂店铺,有5位合作的手艺人。他记得,2020年10月28日,他用微微颤抖的手把壶捧到手机镜头前,开始了直播生涯。这个看似规模不大的作坊,第二年就完成了数百万元的销售额。
取得了“紫砂工艺师职称”的王洪星每天坚持做壶和直播,并在每个作品里“复盘”自己。
位于陶都宜兴丁蜀镇的东南部的西望村,毗邻太湖西岸,制陶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紫砂特色村。
1669710300000
紫砂产业的工作计划 第四篇一把壶一把壶地做,这个过程对庞红亮来说,并不是理想之选。他15岁做茶杯销售,19岁认为“得学学制壶手艺”,再后来又觉得“两只手干不过四只手,四只手干不过一群人”,决定自己开店。
用庞红亮的话说,创业过程是“九死一生”。他一开始做组合茶具(即茶壶加茶杯),后来觉得赚钱太慢,又尝试过做紫砂办公杯、品茗杯、茶叶罐。5年里,庞红亮把紫砂的赛道都跑了一遍,只剩下茶壶这条赛道了。“再做不成,就不干紫砂了。”
2016年,庞红亮开始全力做紫砂壶。第一年,他单凭卖几十元一把的壶,一口气赚了二三十万元。他的经验是:“同时有6款产品,你只要把其中一款产品的性价比做强,跟别人有鲜明的对比,那些经销商、批发商自然就找你了。”
庞红亮在自家仓库检查每一把紫砂壶的品质。
回想起来,庞红亮觉得,这种思路,跟拼多多的“爆款引流”策略颇为相似。
“想想看,同一个时间里,你跟3000个人做生意!”庞红亮说,他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
庞红亮对主播要求严格,每天都要复盘一天的直播效果,总结得失。
紫砂产业的工作计划 第五篇平定县有丰富的紫砂资源,宜兴有大批的工艺师。面对崭新的时代发展机遇,是否能让双方再次“牵手”,让平定紫砂重焕光彩?2017年,平定县走出了“牵手”的第一步,开始“筑巢引凤”。2017年8月17日至19日,“南宜兴·北平定”紫砂产业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宜兴紫泥素韵大师作品展在平定县举行。3天的交流活动中,两地工艺师侃侃而谈。“宜兴提供技术工艺,平定提供自然资源,共同推动紫砂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当时,参加作品展的宜兴工艺美术师蒋锡坤这样说。
2018年,平定县委经济工作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提出“叫响‘南宜兴·北平定’紫砂品牌”的目标,迈开“为凤筑巢”的步伐,明确要“持续巩固陶瓷、砂器等传统产业”,“要利用好全县优质富集的紫砂资源,发挥平定紫砂研究所的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把紫砂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新兴产业、传承历史的文化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民生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此外,平定县还多次召开紫砂产业发展座谈会,从县委书记到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从企业家代表到文化界人士,大家围绕全县紫砂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人才培养、发展前景以及与宜兴紫砂渊源等方面,各抒己见,积极献计献策。
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平定县还相继出台《平定县关于扶持紫砂产业发展的办法》《平定县紫砂产业专项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明确了设立紫砂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加强紫砂专业人才培训、大力推动紫砂文化研究等10项措施,争取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紫砂工艺体系,叫响“南宜兴·北平定”紫砂品牌。
紫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在招商引资方面,平定县坚持传承与创新、龙头企业与家户作坊、引进与培养、民间与政府等同频共振,积极营造良好的亲商氛围,成立了平定紫砂研究所,引进了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平定继国紫砂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地企业相继“开花”。2018年至2019年,第二届、第三届“南宜兴·北平定”平定紫砂产业发展论坛举行,南北紫砂艺人携手畅谈紫砂艺术,共话紫砂产业发展新声。全国紫砂行业大师的到来,让学员有了和大师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平定县紫砂产业的传承发展。
平定紫砂研究所所长任红军深有体会:“研究所是干什么的?一方面专心研发和创新平定紫砂产业,另一方面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的办法,为平定培养本土紫砂人才,致力打造‘宜兴有的平定有、宜兴没有的平定有’的特色紫砂品牌。”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干的。
在紫砂研究所南关培训基地采访时,任红军正在手把手指导学员白雪芳仿制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紫砂花器作品——圣桃。“叶子要有形,更要有动感,做出来的作品才是‘活’的。”听着任红军的话,白雪芳一边点头一边重新“雕刻”叶子。其实,作为学员的白雪芳跟随任红军学习紫砂技艺已有3年多,去年被评为“县级工艺美术大师”,本可以去带学员、做紫砂赚钱,但她依旧痴迷于学习、研究。白雪芳说:“任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艺,更多的是作为紫砂技艺传承者应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突破,才能为平定紫砂贡献更多力量。”
目前,研究所在传承宜兴手工工艺的同时,研究突破了紫砂原料破碎、炼泥、捏作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发出紫砂杯、壶、盘、大型摆件等六大系列上百种新产品,尤其是经过反复研制,攻克了紫砂收缩性大的技术难关,成功捏作出直径88厘米的紫砂盘,打破了紫砂盘最大直径不超过55厘米的传统禁锢,走出了一条平定紫砂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重新点燃了沉睡数百年的平定紫砂产业振兴的“火种”。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先后培养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县级工艺美术大师8人,
并通过政府专项资金三年培训1300多人次,为平定县发展紫砂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对冠山、冶西、锁簧、张庄、石门口等乡镇的18个紫砂工作室和家庭式作坊起到了“助推器”带动作用。
品牌打造
平定县有几千年的制陶制瓷和砂器制作历史,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梦花堂丛集序》记载着平定窑有“秦砂晋瓷”,“南宜兴·北平定”的说法广泛传扬。对此,阳泉人十分珍视,并以此为媒介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今年市两会期间,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姜四清在参加平定县代表团审议时,倾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对平定紫砂厚重的历史文化十分关注。他强调:“要做好品牌文章,在强特色、聚要素上取得更大突破。深入挖掘、深层涵养、深度开发娘子关、平定紫砂、刻花瓷等资源,把品牌擦亮、把效应用足,集聚人才人气,吸引更多的要素助推转型发展。”在参加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文艺、新闻、社科界别的联组讨论时,姜四清书记强调:“要坚持项目引领和文旅融合两个推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使我市文化产业真正‘兴’起来、‘强’起来。”
如何让平定紫砂这一产业真正“兴”起来、“强”起来?市两会之后,姜四清书记到平定县专题调研紫砂、砂器产业发展,鼓励平定紫砂产业要主动融入“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这一目标定位,让大家在继续做大做强紫砂、砂器产业上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更足的动力。
紫砂产品虽是小物件,但可以变成富民兴业的“大把式”,这样的实践在我市正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从宜兴北上来到平定的任红军,看着身边满是勤学苦练的紫砂匠人,仿佛看到了平定紫砂在重塑竞争新优势中的崭新出路。用任红军的话来说,平定紫砂真正迎来了发展的好时候。他说:“这次姜书记来了以后,对平定紫砂产业特别重视,对我们也提出了要求,我们信心百倍。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的紫砂活动。建议优化细化政策,让我们乘着政策的‘东风’,把平定紫砂做到全国去。”
同样来自宜兴的杨皓然,更是满怀期待地带着一身手艺刻下了平定紫砂品牌的烙印。他说:“我们从宜兴来到平定3年了,在这3年中见证了平定紫砂发展的全过程。平定紫砂发展很快,我建议一要讲好平定历史故事,打造北方紫砂品牌、北派风格作品。二要打破现有政策性人才培养的地域局限性,让愿意从事紫砂行业的人才留下来。三要与宜兴的大师、工艺师加强长期合作,把平定紫砂进一步发展起来,然后在未来的市场上做平定的品牌,打出知名度。”
产业发展人才是根本,工艺传承人才是关键,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困扰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难题,加强校企对接,搞好梯队传承。刘继国对此感触颇深。
2018年,平定继国紫砂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以紫砂制品、紫砂培训为主营业务的创业型公司。公司创始人刘继国,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师、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在提起自己的学艺经历时,刘继国介绍,从2012年底自费去宜兴学习制作紫砂圆壶,到改学制作紫砂方壶,到专攻书法,再拜入方玉琴老师门下,后机缘巧合成为顾景舟的“顾派传人”,直至2018年回来创业。在这一过程中,刘继国深刻感受到了宜兴“6万人同做紫砂壶”的“强大力量”。
2018年8月,刘继国带着技艺返回平定,积极响应发展紫砂产业的号召,定位于紫砂人才的培养,先后在张庄镇、锁簧镇、巨城镇、冠山镇,参与或者直接开设培训班,培训人次达两百多人,为平定紫砂人才梯队的培养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到目前,平定县发展的紫砂企业、工作室和家庭式作坊已有75个,累计举办紫砂产业工匠培训初级班25期、强化班5期,培训紫砂人才2000多人次,从业人员突破600人。
凭借着丰富的紫砂资源,平定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紫砂产业,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在这种形势下,热爱紫砂的平定小伙儿李伟在2016年8月和穆明、赵旭峰一起成立了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发掘传统文化宝藏,运营项目主要有平定紫砂文化品牌的开发及运营等。
其实,在公司正式成立前,李伟就下功夫开展了泥料的试验。为了找到最好的原材料,他和伙伴们几乎走遍了平定所有的山,通过3万多紫砂试片的烧制,终于开发出平定紫砂的朱泥、紫泥、段泥、白泥等多种泥料,恢复并改良了民国时平定紫砂泥料和制作技艺。随着泥料试制的不断稳定和艺术功底的日渐扎实,李伟和伙伴们先后开发出多款有地域特色和时代韵味的产品,包括壶、陶板、杂件等。他们所做的紫砂器皿古朴大方、工艺精致,既是日用器皿,又可作为艺术品收藏。就在去年,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李伟和伙伴们成功地将非遗技艺平遥推光漆和平定紫砂技艺融合在一起,创新推出紫砂产品——掇球。这一产品将漆的稳定性和紫砂的透气性“合二为一”,受到了紫砂爱好者的青睐。
在李伟心中有个紫砂梦,一心想打造中国高端品牌,振兴平定紫砂工艺,让平定紫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李伟说:“姜书记调研时的要求既宏观又微观。所以结合晋明堂的情况,我想,发展紫砂产业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抓手。通过我们的带动和示范,去辐射和影响松散型的作坊、工作室,让他们能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使紫砂产业从业者能够真正致富。”
找准契合点,打造新亮点。有了市委给出的全新目标定位,阳泉市特别是平定县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做大做强紫砂、砂器产业上大有文章可做。通过加强系统谋划,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大力传承工艺培训,更多的有识之士信心百倍,让有名、有实、有前景的紫砂品牌真正为阳泉地域名片增色,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为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注入更多更丰富的内涵。(张喜明 郁静)
本文发布于:2023-02-08 13:3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52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