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静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③,秋边④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⑤,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⑥不达⑦,况乃未休兵。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名作品有《三吏》《三别》等,结集为《杜少陵集》。其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磨难,所以,忧国忧民思想是其诗的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是其诗的主要风格,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尊为“诗圣”。
①本诗作于759年,为五言律诗。当时诗人因关中大旱,饥荒严重,弃官离职前往秦州,在兵荒马乱中,与兄弟四处离散,诗人怀着强烈的忧愤和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诗篇。舍弟: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舍:读shè。
②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③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④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
⑤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节的夜晚。白露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
⑥长:一直,老是。
⑦达:到。
⑧况乃:何况是。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之作。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秋边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
“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气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
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综观全诗,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之作。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况乃未休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对此诗理解不当的一项( )
A.诗人从边塞凄凉的秋景写起,是为“月夜”渲染悲凉气氛。
B.颔联写客观实景,“见寒露”、“望明月”无不间接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里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表现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全诗处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望“月”照应“忆舍弟”:“无家”照应“寄书不达”;人“分散”照应“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3.请用自己的话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断:使……阻断。
②皆:都、舍
③书:信
④休:停止
2.B(虚写)。
3.示例: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主观感受,绪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将“今夜露白”、“故乡月明”的词序稍作变换,语气矫健有力,意亦深稳、化平板为神奇,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诗句。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4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9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