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文化意义

更新时间:2023-02-05 07:49:16 阅读: 评论:0

傅鹏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

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

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

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

如传说大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

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

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三舍”都是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十六尺叫一常,30里为一舍。“千钧一发”、“锱铢”、“钧”都是重量单位。一两的四分之一为锱,30斤为一钧。“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不少成语都与动物有关。

如“虎入羊群”、“暴虎冯河”、“羊质虎皮”、“龙行虎步”、“初生牛犊不怕虎”、“兔死狗烹”、“龟毛兔角”、“猫鼠同眠”等等。

有些成语还涉及音乐领域。

如“胶柱鼓瑟”中的“瑟”是古代的弦乐器,“柱”是瑟上用以调节音调的枕木。“有板有眼”中的“板”、“眼”原指音乐中的强拍弱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原指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

有的成语还涉及地理知识。

如粤地气候湿热,极少下雪,蜀地重庆多山多雾,于是就有“粤犬吠雪”、“蜀犬吠日”等成语,寓含少见多怪的意思。

有的成语与宗教文化有关。

如“一尘不染”,佛教称声、色、香、味、触、法为“六尘”,修行的人不为“六尘”所污,称为“一尘不染”,喻人品纯洁,不沾染坏习气,也指环境洁净。“五体投地”,“五体”指两手、两膝和头,五个部位着地,是佛教中最恭敬的礼节,喻敬佩到了极点。“六神无主”,“六神”指道教中的心、肝、肺、肾、脾、胆六脏之神,形容惊慌或着急而没有主意。

另外还有很多成语涉及古代的政治、典章、礼法、战争等方面。

如“司空见惯”、“衣冠禽兽”、“三从四德”、“鸣金收兵”等。

总之,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确定性、可用性。如果我们对成语本身涉及的文化常识不了解,那么对其寓含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也就不得而知,从而影响到对成语的正确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4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94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努力
标签:成语   意义   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