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07年高考语文应试方略(2)

更新时间:2023-02-05 07:49:08 阅读: 评论:0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信息搜索要“六看”:一是看中心。中心句是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的核心,是作者表露心声、阐发观点的窗口,是抓文章内容的“纲”。阅读题设置也多围绕中心选点,以考查阅读者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二是看提示。作者在行文时为了表达目的的需要,常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分散、环扣于文中进行推导和暗示。文章的注解,尤其是图表注解和相关链接有增多的趋势,这也是命题需要关注的增长点。三是看过渡。过渡句是文章片断连接的重要环节,是文章紧凑、流畅的丝扣。四是看指代。这里是指常用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那、那些、此、其等,这些词是解读文章内容的重要部分。五是看省略。省略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作者常根据表达的需要设置省略来扩大内涵,使文旨呈现开放多元。六是看题目。对题目的理解是命题时一定要考虑的。

现代文阅读要注意以下题型和答题点:

1.关于题目

为何以此为题目?以此为题目的妙处是什么?这个题目如果放在前面,只要答出其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等就基本到位了,主要还是答基本义和引申义;如果这道题目出在后面,则除了答出上述内容外,还必须结合全文答出题目的深刻义、象征义,才有望得学习。这类题目放在后面分值加大,不能只从单一角度而要从多角度答题。

2.关于重点词语的语境义

重点词语往往是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

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的相关信息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伸义或深刻义。

3.关于重要句子的语境义

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

难句是解读一篇文章的难点,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的语境义”、“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题。

修辞句要关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对比(衬托)、反问,答比喻的作用不要只答“生动形象”四个字,要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涵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答“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对比肯定是为了突出某一方,强调什么内容,对比更有说服力。

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还要注意在内容上的层进、对照、转折、并列等作用。

呼应句都是前呼后应,主要是为了诠释内容或结构的照应,一般找到句子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即佐证的具体内容,更要注意因果或条件关系的上下文内容上的呼应。

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句,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

4.关于整体感悟

整体感悟就是概括,就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咀嚼总结性语句是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有可能考虑“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告诉我们”等系列问题。

建议考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读题目和首、尾段,弄清楚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对照阅读题目读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即抓总结性语句,弄清每段写了什么。这样很容易就解决了整体感知问题。

不管做什么题,在阅读时都要注意寻找文中内容或情节所演绎和归纳的因果关系,因为追因法是命题的主要方法,一定会有“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的题目。

5.关于主观开放题

主观开放题大多带有研究的意味,有“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写思想教育意义读后感”、“课外提供佐证事例”、“仿例造句”、“谈写作特色借鉴(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先抑后扬、象征)”、“扩写‘等。答此类题,不管同意还是反对都必须写出充足理由,理由要从两个以上角度回答,回答的字数不能太少,以使答案完整。

主观开放题还包括推断和联想类题目。这类题目一定要抓住文中提供的已知信息,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导;联想题只要做到“合情合理”就可大胆想象。

六、语用题

l.关联词语的使用:这是考查语感的复句划分能力,应记住主要关联词语,辨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划分好层次,准确理解文义。

2.压缩文字:提炼概括,围绕总结性语句等主要信息提炼主干。

3.仿例造句:是“变”和“不变”的组合艺术,“变”的是写作对象和相应的具体特征,不变的是思路、字数、词性、修辞等。

建议考生还要练习“扩写”、“一句话新闻”、“句式转换”、“词语连缀成段”等题型。

七、作文

纵观高考作文题型,不外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有一种主题作文也请考生高度注意,如全国卷(III)的作文就是以“书”为主题作文。主题作文,它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单纯的命题作文过于限制中心立意;话题作文范围太宽泛不利于阅卷,也容易套作和宿构;主题作文正弥补了这两方面的不足。

建议考生在考前做定向主题作文材料积累,如以“和谐”为主题,积累相关名言警句2—3句,积累名人轶事2个,最新社会事例2个,古诗词名句2句,哲理精段2段。积累了二三十个主题材料,自然就会辐射几十个相近主题了。

但不管什么形式的作文,最后都要拟出题目,具体作文时都转化为命题作文了。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文体不限与形式规范的要求

“文体不限”是指不只限于一种文体,即写什么文体都行。文体不限也不等于不要文体,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文体来作文,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文体后就必须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文体是什么?是文章的性别,千万不要搞成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妖!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千万不能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油水分离地夹叙夹议。一般阅卷组在操作过程中都有明文规定:记叙文中的议论性字数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当。

2.选择文体的操作环节

先审视这个题目本身最适合用什么文体来写,如“战胜脆弱”这个话题,适合写记叙类文体或夹叙夹议类,不适合写说明类和单纯的议论类文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只能写联想和想象文。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可以扬长避短。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以选择记叙文来写,甚至可以写小说、童话等。一般情况下,写记叙类文体比议论文易拿高分,因为高中学生很难写出内蕴深邃的议论文。

3.拟题

拟制题目的标准是“醒目显眼”,题目是考生给阅卷者的第一个见面礼。题目准确、凝炼、新奇,会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不少考生照搬话题做题目,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严格地说是不符合“自拟题目”的要求的。一个好的标题,不仅有助于文章的展开,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要有鲜明新颖的写作意旨

创新立意是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第一要义。新是文章的生命和灵魂。考生要进阶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认识新事物,可以采用多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例如,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怎样使这个共同的太阳不至于千篇一律呢?巴金写海上的日出,徐迟写黄山的日出,刘白羽则描写在飞机上看见的日出,海涅借云海衬托日出的美景,屠格涅夫用光与色表现日出的辉煌……他们总是寻找新的题材来表达“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独特感受。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成新曲。立意表现文章的思想深度,体现作者的智慧。如以“诚信”为主题作文,大多数考生都是循规蹈矩主张诚信的,而一篇学习作文中写道:“对待不诚信的人不能诚信。”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对比思维——泾渭分明见清浊,也是常用的一种立意方式。如将祥林嫂与《一碗阳春面》中的母子三人的生活遭遇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坏的社会环境可以‘死’人,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活’人”。

5.选材

“围绕中心”是选材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例如,写《长我志气》一文时,深入介掘其主题:“小”到出人头地的个人理想,“中”到集体(家庭、班级或企业等)的兴旺发达,“大”到振兴国家、强我中华,为社会多作贡献的抱负,都符合“长我志气”的命意主题。

在自己材料储备库中划出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的材料,然后再分清主次,进而选出主要的材料。例如,写《走向成熟》这篇文章,它的选材范围包括生理、思想、行为、心理、知识等,标志成熟的方方面面均在可写之列。再将这一范围具体化,可以是“懂事,理解人,有正确的思想、见解,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能正确地对待批评,能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等。但不能只写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方面的成熟,因为相比较而言,生理方面的成熟是没有鲜明个性的,是次要的。

选材以见作者爱心和真情为佳。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无情,怎能动人?如,看漫画《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后有一篇《谈回报》的观后感,把“回报”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加以赞扬,先从“鸦反哺,羊跪乳”谈起,论述“让每个儿子都孝敬父母,父母都能得到儿子拳拳的报答”。以“申奥活动”为主题作文,一考生拟题《农夫山泉情》,通过一个五六岁小姑娘购买农夫山泉为申奥捐一分钱的故事,赞扬小姑娘金子般的心灵,反映一个普通中国人对申奥活动的支持。这些材料都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真情与爱心。

6.基本分与高分

作文基本分一般占总分的70%,即42分。

不走(偏、离、跑)题,达到了一个高中毕业生作文水准的“三基本”,即“中心基本明白”、“语言基本通顺”、“内容基本完整”,就可得切入分。

在立意不偏的前提下,选材一般决定文章等第,文采决定等第中的具体分数。换言之,选材系“基础工资”,文采系“奖金”。要想获得高分,文章必须要有亮点,要有智慧的火花。文章人人可做,但各人巧妙不同。

总之,写记叙类文章要以情感人,议论类文章要以理服人。

作文时的常识性问题也不可忽略。一是一定要有标题,标题好不好是另外一码事,但没标题要扣2分。二是要书写规范,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清楚。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4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9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文   方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