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的取胜之道(上)

更新时间:2023-02-05 07:49:07 阅读: 评论:0

唐惠忠

现代文阅读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分高(一般不少于20分),考点多,难度大,其中的简答题尤应引起重视。从近年来各地评卷反馈的情况看,简答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把握题意,准确、简明地回答问题呢?这里试总结几种规律性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答题要求

一般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不外乎四种类型:

第一类:明确词句的指代义或与之相呼应的词句。比如2006年浙江卷(选文为《平面的生活》)第19题,考查“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中“四个动作”和“秘密”等所指代的内容。

第二类:指出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比如2006年重庆卷(选文为《说村落》)第17题:“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又如2006年全国卷甲卷(选文为《阳光的香味》)第16题:“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第三类:解释文中相关说法的原因、理由、依据和概括有关内容等。比如2006年浙江卷第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又如2006年福建卷(选文为《泪与笑》)第14题:“‘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再如2006年四川卷(选文为《乡村的瓦》)第15题:“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第四类:分析有关内容或某种写法在文中的作用。比如2006年江苏卷(选文为《一幅烟雨牛鹭图》)第15题:“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又如2006年重庆卷第18题:“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大致就分为这四类,具体题目、要求则是各不相同的。但题干的设置是科学的,它能给考生提供多方面的解题信息,概括地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示答题角度,二是限定答题范围,三是暗示命题意图。这些都需要考生在审题时着力加以挖掘。

比如2006年浙江卷第18题,试题的提示为“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的依据正在于“对话部分”,审题时若忽略了从“联系文中对话部分”的角度作答,就会犯“答非所问”的错误。又如2005年江苏卷第17题第一问,要求回答作者“为什么以中国为例”,题意明显地限定在回答举“中国”(而非世界其他各国)的例子来证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的原因之上。若空泛地回答举例的作用,那显然是没有弄明白答题范围。把握命题意图,同样至关重要。明确了“考我什么”,才能大大加强解题的准确率。比如2006年重庆卷第17题,题干要求回答的不是“作者眼中‘村落’”的字面义或象征义,而是“完整含义”,即需要“根据全文”,全面归纳其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

明确题干要求是答题关键性的一步。读懂了题意,即明确了答题要求、角度、范围和命题意图,有助于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不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学会筛选信息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不仅考查考生对重要词句的理解与阐释,而且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学会从上下文或全文中搜索和筛选信息非常重要。

例如解答2006年四川卷第15题,作者描写自己对“乡村的瓦”的感受的文字,集中体现在第三至第五段,其间有用的信息句有“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瓦有对称之美”“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等。找准以上信息句,就可以顺利地提取出答案:“①雨中的神韵与魅力;②对称之美;③团结与温情;④对乡村的坚守。”若信息搜索不全面(比如遗漏“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则势必造成回答不全面。

由此可见,学会搜索信息,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是解答现代文阅读简答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4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9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之道   简答题   现代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