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天问诗歌公约》

更新时间:2023-02-05 07:48:54 阅读: 评论:0

3月17日《文学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份由当代14位诗人签署的所谓《天问诗歌公约》,内容一共8条,读后使我不由产生疑问:难道我们当代诗人及诗歌就这么点水准?

我不怀疑《文学报》和这14位诗人动机肯定是好的,为了捍卫当代诗歌的圣洁,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这份“公约”,却叫人实实不敢恭维。

第一条,叫做“每个诗人都应该维护诗歌的尊严”,这就概念不清,诗歌还有“尊严”?这“尊严”是什么?好像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从没听见这么讲的,显然是云里雾里在矇人。

第二条说,“诗人天生理想,我们反对诗歌无节制地娱乐化”。这前一句根本语法不通,似乎缺了个“有”字;而“无节制地娱乐化”也很玄,这“节制”的标准是什么?谁定的?其实,诗歌就是娱乐化的一种文学样式,只要内容好,充滿佳句,越娱乐化越能传播广,难道还要“节制”?

第三条讲诗人“必定是时代的见证”,此句话貌似正确,但颇值得斟酌,初看像是诗人的作品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其实,有的诗歌写花写草、咏鸟咏鱼、表达心情,并不一定具有时代感。而第四条则称:“一坏蛋不可能写出好诗”。这句话实在直白得可以,味同嚼蜡,简直是“村言”、“童语”,叫人难以相信出自一班诗人之口。况且这种判定式的语言,也不符合事实,因为有才气的坏蛋,是能够写出好诗的,汪精卫早年的诗就很慷慨的,阮大铖的诗、词,你说差吗?类似例子不少,不胜枚举。

第五条:“语言的魅力使我们敬畏,我们唾弃对母语丧失敬畏的人。”看似敬奉母语,实则极左,譬如说一个华侨的第二代生在外国,中文语言不会讲了,难道也要唾弃他鸣?第六条“没有技艺的书写不是诗歌”,这一条强调写诗歌要技艺,不过是不完整的废话,光有技艺恐怕也不行吧?第七条尚有点意思,为“到了该重新认知传统的时候了!传统是我们的血!”这后一句倒是诗化语言,但与前述第四条“一个坏蛋不可能写出好诗”相比,两者反差实在太大,这倒有点“薛蟠遗风”,因为《红搂梦》中薛蟠以“女儿悲”、“女儿喜”、“女儿乐”为头一句,做的诗也是一句雅、一句粗俗的,难道这14位诗人平时也这么做诗?第八条叫“诗人是自然之子,一个诗人必须认识24种以上的植物。我们反对转基因。”这又是在玩弄词藻。自然界一切动物、人类,谁不是“自然之子”,而“反对转基因”则就叫人读不懂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14位诗人要这么写,这么来认识诗歌,是他们的自由。但是,我要说,假如这种可笑的“自律公约”在诗歌创作中形成风气,这就很可怕了。因为这份“公约”缺失或丢掉了诗歌的灵魂,即感情或激情,光有技艺,光有对母语的敬畏,如果没有了真情实感,能写得好诗吗?为什么当代的诗歌(纯)文学越来越衰落,不就是缺失了真情实感吗?

而这份“公约”的发表,我们看见的却是4个字:自我炒作。

链接:

《天问诗歌公约》

左起:莫非、默默、冯晏、宋琳、梁小斌、车前子、潘洗尘、老巢、潇潇、芒克、桑克、张清华、树才、叶匡政

为纪念中国新诗诞辰90周年,下半月刊编辑部、撒娇诗院、清水洗尘诗歌论坛、天问文化传播机构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系列诗歌活动于1月25日至26日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举行(活动盛况见随后的系列报道)。现全文公布与会全体诗人共同拟定的《天问诗歌公约》:

第一条 每个诗人都应该维护诗歌的尊严。

第二条 诗人天生理想,我们反对无节制的娱乐化。

第三条 诗人必定是时代的见证。

第四条 一个坏蛋不可能写出好诗。

第五条 语言的魅力使我们敬畏,我们唾弃对母语丧失敬畏的人。

第六条 没有技艺的书写不是诗歌。

第七条 到了该重新认知传统的时候了!传统是我们的血。

第八条 诗人是自然之子。一个诗人必须认识24种以上的植物。我们反对转基因。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4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92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算命袋
标签:公约   诗歌   天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