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典诗词的用“雨”

更新时间:2023-02-05 07:48:00 阅读: 评论:0

赵成昌

雨,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久不雨,则思之若渴;偶然得之,则谓之“甘霖”。正因为如此,历代文人墨客常借雨言情抒怀,雨成为人们情感洋溢最多的载体。古典诗词表现尤为突出。

古人写雨先从“听”开始——江南不少私家花园中就有“听雨轩”。这表明古人视听雨为一件很优雅的事。听雨能听出许多美妙的韵律和感受来,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话说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宋词名句“斜风细雨不须归”、“画船听雨眠”,就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美感。类似名句,宋词中还有“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情歌也泪垂”等等。这大概就是所谓“创造有所感受的美”吧!

古人更多的是“看”雨赋诗填词。雨是一种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外物,同时好像有生命似的,能变化多端。随着季节的不同,雨给人的形象显然不同。故而看雨就能写出精美华章来。春雨细细的,软软的,灰蒙蒙一片,又往往无休无止,于是就有“春雨连绵无穷期”、“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等特绮丽特纤腻的佳句。夏雨最急躁,一古脑儿来一古脑去,甚至还有点狂暴,所以,宋人张元干就有“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百川流”的词句。秋雨最萧瑟冷清,因而柳永的一曲《雨霖铃》便写尽了初秋的凄风苦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冬天雪景特别吸引人,所以相对来说写雨的不多,但仍有人不忘来它一笔。唐“七绝圣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其中的“寒雨”无疑就是冬天的雨。另外一句“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将雨和雪连在一起,更是冬雨的一般表现。

当然,也不是所有诗人写“雨”都要刻意表现出什么春、夏、秋、冬来。在诗人眼里,雨总是有情物,写什么,怎么写,都是根据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好恶来定的。诗人面对雨,或听或看,总是有意识地寄寓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杨万里高兴之余,是这样写雨的:“池荡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这里的雨就是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且顽皮非常,又聪明透顶,让你见了不能不喜爱。有喜雨也就有悲雨。这完全取决于诗人写作时的背景和心境。同样是杜甫,写《留别贾严二阁老》时,就没有写《春夜喜雨》时那样的好背景好心境。写这首诗时,他正因疏救房琯而被打发回家探亲,其苦闷忧郁之情溢于言表:“田园需暂住,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倾。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整首诗不见一丝喜庆之色,只有惨淡凄凉之景,雨也就自然成了“苦雨”。当然,对雨诉苦的肯定不仅仅是杜甫一人,杜牧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气氛沉重的诗句。至于像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类写雨的句子,就不仅是气氛沉重,甚至是心情很伤感的了。不过,不以雨悲不以雨喜,也大有人在。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他向来只借雨抒发豪情和壮志,不作他用。如“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北戴河》)。这些雨写得大气磅礴,催人昂扬奋进。

诗人借雨抒情写意,一般都运用“道具”。这一点恐怕有不少人还没注意到。这里所说的“道具”,肯定不是作者的主观评说,如古人常说“新雨”、“薄雨”、“细雨”、“疏雨”、“骤雨”、“寒雨”、“微雨”等,其中的“新”、“薄”、“细”、“疏”、“骤”、“寒”、“微”等都是作者感观的提炼和结论,比较抽象也比较理性,不能算“道具”;而道具至少是个客观实体,形象感特强,用它来支撑“雨”,就使雨表现得更有气势和魅力,也更有强度和张力。“风”是写雨最多的道具——也许是因为风和雨相继而生的缘故吧。典型的一例是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花”做雨的道具也很常见,如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另外,有雨必有雨中之景,这些“景”都起陪衬作用,当然要算雨的道具,如蓑笠、烟雾、枝叶、篷船、雷电和燕子等。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是别离”、“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浪打轻船雨打篷”等。还有时间道具,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等。还有地点道具,如“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古典诗词又是其中的耀眼明珠。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才会有所收获,得到无限的艺术享受。历年高考语文试题都有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内容。2000年考题是鉴赏宋朝著名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诗中就有“雨”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可以从道具上鉴赏解题。诗中雨的道具显然是“黄梅”和“家家”,点染出时令气息和地方特色;诗章一二句对仗工巧,语言质朴明畅,情景逼真传神,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渲染了生动的环境背景,为后两句人物动作设下了一个巨大的意蕴空间。所以读者从后两句人物动作中不难体验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复杂的情感变化。如果明确了这些,那解题时何难之有?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8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古典诗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