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诗歌主观题答题技巧(炼字):从表现手法入手

更新时间:2023-02-05 07:43:39 阅读: 评论:0

从表现手法入手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20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分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例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西,小舟犹依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分析:这首诗写友情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浪,而这种情感是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来的,“交情得似山溪渡”,因此可以推知诗眼是“交情”。

例3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0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凉”运用了双关的写法,表层的意思是写天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观察的角度上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4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7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歌   表现手法   主观题   技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