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不当“司机”当“陪驾”

更新时间:2023-02-05 07:39:48 阅读: 评论:0

语文教师:不当“司机”当“陪驾” 

语文课别教成旅游推介

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有一篇 《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分几个部分对香港作了介绍,包括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等。在骨干教师研修班上,老师们介绍了各自学校惯用的教学方法。

“国培计划”小学组培训教师、上海师大初等教育系主任吴忠豪教授发现,在多数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堂课大约五分之四的课时都被用于阅读分析,也就是逐字逐句讲解课文。结果,学生上完课后,对“香港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完全知晓,没有任何理解问题。但吴忠豪认为,语文课不是地理课、历史课,并不以介绍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为目的,不少小学语文老师却把类似的语文课程变成了一种“旅游推介”。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还是掌握语言点,丰富学生的语言,加强其表达能力。”吴忠豪表示,仅在《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中,就有十多个好词汇,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大饱口福、举世闻名、五洲四海等。尽管对于这些词,学生都读得出、看得懂,但使用时往往不会举一反三,这不能不说是遗憾。

写景抒情不能彼此割裂

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情景交融的文章通常是难得的学生佳作,同时也是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不少中学生在作文中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将两种表达方法机械割裂开来,显得生硬而做作。

教师认为,这种现状与散文类课文的教法相关,课堂上学生往往缺少情境体验。多位骨干教师都以郁达夫名作 《故都的秋》为例发表观点,可彼此间也发生了观点碰撞。因为大家对《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就无法确定——有人认为这是写景散文,有人则说是抒情散文,因此要么重“景”要么重“情”,各有各的教法。同时,教师们对是否应向学生交待写作背景也产生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应先交待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为何在故都秋色中产生这样的心情;有的则认为不应交待背景,因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反而不利于学习。

作为此次培训的高中组项目负责人之一,上师大于龙副教授表示,郁达夫回故地、见旧景、思故人、念旧情,才能创造一种清、静、悲凉的情境,因此《故都的秋》的教学应该写景与抒情并重,关键就在于如何教会学生情景交融。而且这类写景抒情散文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情感际遇关联度高,如果孤立分割,就起不到教学效果。

既要熟悉路 又要自己开

当前,不少教师重文本阅读分析理解,轻语言实践能力传授,导致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科学。对此“国培”教师表示,语文教师不应是驾驶座上的“司机”——任何场景都由教师开车来带学生,这样做即使学生熟悉了道路,却还是不会开车;语文教师应该是副驾驶座上的“陪驾”,不仅让学生熟悉道路,还要让他们自己会开——这才是语文教学之本。

此次“国培”采用“工作坊”模式,不再是教授台上讲、教师台下听,而是教授与教师们一起研究课例、集体备课。他们以《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例,提出建议教法——选择文中出现的新词佳语,让学生自己查查词典,并再发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然后,可以先模仿课文,脱离文本进行复述,自由使用这些词汇;之后,则应“迁移情景”,如让学生描绘上海徐家汇、陆家嘴,至少用到原文中的两三词,且越多越好,甚至还可加入其它近义词。这样从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写作,学生才能真正习得这些语词。

比起小学语文课,上高中语文课更不是注重字面理解,而是让学生成为主体,学会在更高层面上发挥语言综合能力。在“工作坊”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们也对写景抒情类课文的教法达成一致:先不提供任何背景资料,让学生慢速朗读散文,从中自主体会文章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之后经过一番讨论,再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背景体验此情此景,作出新的理解,并感受前后两次理解的不同之处,学会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3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71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不当   语文教师   司机   陪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