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重点突破(五)

更新时间:2023-02-05 07:39:37 阅读: 评论:0

学案五 实词的一词多义之“曾、除、辞、道”等

「备考指导」

重点文言实词词义归纳——曾、除、辞、道

1、曾

①céng 曾经,已经,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zēng 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治平篇》:“是高、曾时为人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③zēng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zēng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除

①台阶。《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去掉,除去。《赤壁之战》:“除残去秽。”

③修治。《五人墓碑记》:“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④拜官授职。《三国志。蜀书》:“除广都长。”

3、辞

⑴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狱中杂记》:“狱辞无谋故者。”

②口辞。《左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③言辞,文辞。《信陵君窃符救赵》:“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④托词,借口。《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命令。《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⑥名词,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⑵动词

①说话。《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②告别,辞别。《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

③推辞,辞去。《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④计较。《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

⑶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

4、道

⑴名词

①道路。《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

②途径,方法。《马说》:“策之不以其道。”

③风尚。《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道义。《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

⑤思想,学说。《中山狼传》:“墨之道,兼爱为本。”

⑥道理,规律。《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

⑦意向。《论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2)动词

①取道。《鸿门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②走路,赶路。《赤壁之战》:“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③说,讲。《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

④料想。《曹松诗》:“故园谁道有书来?”

⑤通“导”。引导。《论语》:“道之以致。”疏导。《左传》:“不如小决(决口),使道。”

「例题分析」(2000年全国卷)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回:“臣父清恶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答案」C .这道题选择了4个较常见的文言实词,A项中对“省”字的解释为“探望”,在现代汉语中也还有此类用法,如“省亲”。 B项中对“审”字的解释为“知道”。“审”在文言文中有“详细、周密”的意义,但“审”还可以表示弄清楚、弄明白,由此引申,“审”又有知道、了解的意思,本题中“不审于何得此绢”的“审”就是“知道”义。根据上下文,胡威在问话中是想弄清绢的来路,只有“知道”义最符合文意。C项对“樵”的解释是“打柴”。“樵”本来指木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有引申义“打柴”。放在上下文中,“樵”字之前有动词“取”,其后又有动词“炊”,整体意思是取柴做饭,“樵”字当然是名词“木柴”义,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D项对“信”的解释为“使者”,这是常见的义项,例如《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中的“信”,就是使者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答案」A.此题考查常用实词在文中的意思。A项中的“故”,“故以为汝粮耳”中的“故”当“因此特地”讲,“故久立与其客语”中的“故”做“故意”讲。B项两句中的“每”都作“每次”讲。C项两句中的“因”都作“通过”讲。D项两句中的“及”都作“到”讲。

「跟踪训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萧何曾作沛中吏

2、除臣洗马

3、奉辞伐罪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诛乱除害 (除掉)

B、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经)

C、我从去年辞帝京 (辞别)

D、从华容道步走 (道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升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新唐书。阳城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学案五 答案

一、1、曾:曾经 2、除:拜授官职 3辞:命令 4、道:道理

二、B(“曾不知老之将至”意思是“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所以“曾”是“竟然”的意思。故B项是错误的)

三、B( A项中的“谢”都是“谢罪”之意,“及觉,痛咎谢”是说等到他仆人醒了,感到深深自责,向他谢罪;B项中第一个“辞”是“推辞,不接受”之意,“强饮客,客辞”的意思是“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推辞”;第二个“辞”是“告别”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D项两个“数”都是“多次”的意思)

四、B (“除”有“台阶”的意思,“庭除甚芜”这句话是说“庭院台阶十分荒芜”。所以此处“除”是“台阶”之意)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3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7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词   文言   重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