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重点突破(二)

更新时间:2023-02-05 07:39:34 阅读: 评论:0

重点文言实词归纳二(解、就、举、克)

方法点拨

(一)分析语境

如果是人物传记,要对语言环境中的时间、地点、官职、人物(关系)、事情(因、过、果)、语言(关系、感情色彩)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态度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如果是散文,要对人物、事情、景物、物象、感情、义理等内容和有关的表达技巧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以便正确推断一个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要明白,一个词具体表达什么意义,具有什么语法作用,不是词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所以,要准确把握一个词的意义,非认真分析语境不可。

(二)注意一词多义

1.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把这“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这时词的本义也就是字的本义。

另一种解释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意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意义,也就是常用的意义。这种基本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一个意义。掌握词的基本意义是了解多义词的好办法。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意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海”、“深耕”。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意义。从词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

①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④深、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比喻义,也属于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2)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 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如“寒”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例如:

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②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③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

④ 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2) 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是竹节,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等。例如:

① 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咏竹》)

② 盘根错节(《虞诩传》)

③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④ 清明时节雨纷纷(《七绝。清明》)

⑤ 单于壮其节(《苏武》)

⑥ 钿头银篦击节碎。(《琵琶行》)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借助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以简驭繁地对多义词进行系统得梳理。

1 了解一次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a) 类似联想。采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如:引(本义“开弓”)——延引—牵引—引导。

b) 接近联想。应用接近的事物来代替。如: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c) 对比联想。由正面意义的词,联想到反面意义。如: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

懂得一词多义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当然,光凭以上方法来掌握一词多义还是很不够的。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十分重要。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

二、重点文言实词归纳二(解、就、举、克)

解:

①解剖;分开;分裂、涣散。《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土崩瓦解。”

②解开,脱去。《中山狼传》:“解衣以活友。”

③解救,消除。《荆轲刺秦王》:“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④道家的“羽化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悟大光明法蝉脱。

⑤Xiè松懈,懈怠。通“懈”。《李将军列传》:“胡虏益解。”

⑥解释,解答。

就:

①靠近,接近。《劝学》:“金就砺则利。”

②趋,赴。《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上(车、路)。《荆轲刺秦王》:“荆轲就车而去。”

④赴任。《季氏将伐颛臾》:“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⑤成就。《谏逐客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⑥完成,成功。《活板》:“瞬息可就。”

举:

①举起,抬起。《中山狼传》:“肩举驴上,引避道左。”

②拿。《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③举行,施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④飞。《吕氏春秋》:“兔起凫举。”

⑤推荐,选拔。《出师表》:“众议举宠为督。”

⑥攻占,占领。《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⑦合,全。《促织》:“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①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引申为担当、胜任。《周易》:“子克家。”

②成功,完成。《中山狼传》:“三纳之而未克。

③战胜,攻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克制,约束。《论语》:“克己复礼。”《后汉书》:“克己奉公。”

⑤能够。《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⑥限定,约定。《后汉书》:“与克期俱至。”

⑦通“刻”,刀刻,雕刻。《史记。李斯列传》:“更克之,平斗斛度量文章。”

三、「例题分析」(2005年高考重庆卷)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首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莽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

地名。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 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间:间或

C. 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 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其解答方法是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准确而无滞碍处即为正确答案。

A项中“责”的常见义就是“索取”“索求”的意思,放在文中合适。此项解释正确;B项中“间”的本义是“夹缝”“间隙”,以后引申为“间或”,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就是取此义,把它代入,正符合文意;C项中的“质”是“典当”“抵押”的意思而并非“质问”,因为无法质问田券,这种解释不符文意;D项中的“克”的常见义是“攻克”“战胜”之义,如《韩非子》“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和成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都是此义,后又有“能够”的意思,这里就是选用这种义项。本句的意思是“有的富人在田籍上并没有登记他们的土地数量,却让别人抵押田契给他达上万亩”。

四、「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不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举:推举

B.视事三年,以疾自乞。 视事:考察事情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及:赶得上。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因请为设食,谢曰:

② 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③ 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持就火炀之

④ 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B. 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达到

C. 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D. 周衰,游说炽于列国 炽:兴盛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①,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②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③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减)

注:①蛮貊(mò),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②摭(zhí),拾取。

③丞相,指秦桧。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士民丐留不获——丐:乞丐

B.登条十余事告之——条:分列项目、条目

C.谋中以危法——中:中伤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羞,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①,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悦②,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日:“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壅荣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④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日:“卿能暗诵乎?”日:“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注:①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况。②通悦:随随便便,不拘小节。悦,同“脱".

③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④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B.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主持

C.善属文,举笔便成 属:连缀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流传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范)春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乃作《尚书解》以进。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

[注]掊(póu):搜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条:分条列举

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致:交还官职

C.报至无及矣,整形当独任其责 任:担当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情:主观愿望

学案二 参考答案

1、B 做官

2、①推辞;道歉 ② 拜见:“见”字用法,放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③到任,就职;靠近 ④ 升职;降职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越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休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廷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

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做官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征召为议郎。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朱祗、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用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朱祗、萧建送丧到家,(赵咨的)独生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让他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

3.B(致:辅佐);

4、A(丐:乞求)

5.D.(垂:接近。“功败垂成”)

6.B(致:表达忠心,报效。)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3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7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词   文言   重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