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现代文的命题方向及解题技巧指津

更新时间:2023-02-05 07:39:28 阅读: 评论:0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查中的必考部分。考查的体裁以散文为主,还有小小说、实用文等,考查的分值较高,有20多分。面对选文设置的习题,大量考生总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望“题”兴叹,进而丢分较多。笔者认为,要想读透现代文、解读现代文及掌握解题技巧,阅读教学的训练仍要“以文为本”,根据考纲要求或高考常见的命题题型来解读现代文的命题方向,找到解题的“法宝”。

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方向进行解读,并作解题技巧的指津,以让考生更好地把握现代文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一、信息筛选概括命题方向命题方向主要考查信息筛选并概括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有关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说,以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句等。

「试题回放」

例1:(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例2:(2007年高考海南卷第16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知识储备」就文章而言,信息就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筛选就是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概括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

「解题指津」①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和概括的内容是什么。②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划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③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恰当整合,准确表述。答题模式:列出词语、短语或分条陈述。

「参考答案」

例1: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②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③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②答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福也可)

例2:特点: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评议: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二、词语或句子含意理解命题方向命题方向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作用。

「试题回放」

例3:(2007年高考全国卷二第15题)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例4:(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知识储备」重要词语包括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反映深层含意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等。重要词语的含意强调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意思,也就是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是其概念意义在具体篇章中的具体意义,它与概念意义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由具体语境来推敲词语意思,可能是由一段话来分析,也可能是由一个层次或段落来分析,甚至可能根据全文来分析。

阅读理解文中句子主要包括结构复杂的句子,行文结构上起作用的句子,含意丰富的句子,有表现力的句子等。句子的含意指句子在文中的语境义,主要包括概括义、隐含义和附加义。概括义是对文章主旨或文章内容的概括,常见于表现文段和篇章的中心句之中。

「解题指津」①确定词语或句子理解的阅读区域。②词不离句,根据词语本身意义推断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③句不离段或文,分析句子特征在语境中探求句子的内涵、深刻意蕴或联想义。答题模式:(词语本身意义)+语境义,叙述句子意思(技巧)+句中内涵、联想义。

「参考答案」例3:“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例4:(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三、句子技巧命题方向命题方向主要考查句子的表达技巧,就是指表达文章的内容所运用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

「试题回放」例5:(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

例6:(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12题)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知识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以描写为主。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景物、物象有象征、比喻的作用和寄托感情)。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

说明,准确简明。

(二)、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四)、语言特色:从语义和句式特点看,语句关键词语的情感、态度等,语言的整句与散句、推测与肯定、议论与抒情、祈使与反问等。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

「解题指津」①找出句子用了什么技巧。②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③结合文章分析句子技巧的表意作用。答题模式:确认句子表达技巧+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例5: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例6: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和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爱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四、行文表达作用命题方向命题方向主要考查段落在行文中的作用,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把握文章思路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

「试题回放」例7:(2006年高考江西卷第19题)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

例8:(200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文《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例9:(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储备」文章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文章思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升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详略;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解题指津」①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②明确段落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③结合段落位置及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解答。答题模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例7: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例8: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例9: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五、句子或文章赏析命题方向命题方向主要考查句子技巧和语言,赏析文章的内容、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结构、选材、构思、思想感情、主旨和主要特点等,还考查考生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

「试题回放」例10:(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例11:(2007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第3小题)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14分)

「知识储备」赏析句子技巧和语言见第三种命题方向介绍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可以是具体人物(个体、群体),也可以是寄托情感、哲理或象征某种人物、精神的物象。文学形象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情景中具体的典型。文章主旨通常隐藏为作品的标题语言,概括性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揭示主题的中心句,升华主旨的结尾句,标示文章脉络的过渡句。

「解题指津」赏析句子技巧的方法见第三种命题方向介绍的方法。文章赏析:①明确问题的答题方向,多从主旨、构思、立意、选材结构等方向作答。②分析赏析特征的作用。③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答题模式:表现上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例10: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例11: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中多次出现了表现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君”,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都如此,全文在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响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家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等等。

六、探究性命题方向这种命题方向是《2007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的一个能力层级(探究F级)考查,其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具体要求是: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其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具体要求是: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命题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答案不唯一,丰富多彩,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皆可。命题方向通过提供的背景材料,设置生活情景,提出某种话题等。它要求考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研究,发散思维,发掘自身潜力,并有独特的发现,深刻的体会,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

「试题回放」例12:(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例13:(200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文《梦碎雅典》第22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知识储备」必备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丰富的文化知识等。

「解题指津」①从阅读文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深入地分析与评价。②见解力求独到,读出不同,写出个性,张扬灵气;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只求一点深入。③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结合文章提供的背景材料作适当地具体阐述,透过现象看本质。答题模式:叙述+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例12: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例13:“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3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7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命题   方向   现代文   技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