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kg。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_mg。(2)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______。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A D E ②.能量流动 200 ③.64(2)①.海星、荔枝螺、海葵 海星和荔枝螺 ②.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械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主要考查你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2、循环过程3、循环范围:生物圈。4、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局域性的生态系统。 (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既然称为“循环”就不像能量流动那样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5、实践中应用:①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②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③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④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易错点拨:1、参与循环的物质:不是指由C、 H、O、N、P、S等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内所特有的物质,也不是单质,而是元素。 2、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单纯物质的移动。 3、碳循环平衡的破坏——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燥烧,产生大量CO2。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影响:会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解决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开发新的能源,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 ③大力植树造林。
知识拓展: 1、举例碳循环: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无机环境:碳酸盐和C02。②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 (2)(3)(4)3、循环范围:生物圈。4、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局域性的生态系统。 (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既然称为“循环”就不像能量流动那样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5、实践中应用:①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②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③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④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易错点拨:1、参与循环的物质:不是指由C、 H、O、N、P、S等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内所特有的物质,也不是单质,而是元素。 2、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单纯物质的移动。 3、碳循环平衡的破坏——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燥烧,产生大量CO2。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影响:会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解决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开发新的能源,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 ③大力植树造林。
知识拓展: 1、举例碳循环: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无机环境:碳酸盐和C02。②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 (2)(3)(4)(5)碳循环的过程 2、N循环: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3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6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