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表:2008-2012年农村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指出,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一届政府施政目标的依据。(8分)(3)阐述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2008—2012农村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在稳定增长,自2010年农村居民的实际增速超过了城镇;因此,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表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改善。(4分)合理化建议:①持续发展经济,为缩小收入差距提供物质基础;(1分)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分)③不断改善民生,就是要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分)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1分)⑤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1分)(2)①十八大部署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体现了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施政;(2分)②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③促进社会公正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分)④施政目标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2分)(3)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密切相关;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共享发展成果,两个“同步增长”,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每要点2分,共6分。答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也可。)
解析
(1)本题以图表加文字形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归纳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图表及图表下面的一段文字并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材料一反映的信息及图表间的内在联系。前两个表格反映出的“自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速超过了城镇”是第三个图表中“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的原因。解答第二小问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及设问,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用的信息与经济生活中“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这一知识点相结合去综合考虑本小问的答案。(2)本问未限定我们答题的具体角度,需要我们从对材料及设问的阅读理解中来提取。本题的设问是政府施政目标的政治生活依据。材料中“中共十八大部署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体现了政府与中共的关系;材料中“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体现了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中的施政目标,又说明了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3)本题限定了具体的答题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包括什么;其次是带着这些限定知识点去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及设问的要求,从材料和设问中提取信息;最后是结合材料展开说明。材料中“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密切相关”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材料中“共享发展成果及两个‘同步增长’”,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材料中“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主要考查你对 [财政及其作用 ]考点的理解。
财政及其作用
国民收入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民收入:
①含义: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②意义: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2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5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