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4分)“十一五”(2006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极不寻常的5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以及旱灾、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次第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共同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这5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通胀和通缩轮番登场的考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表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材料二 2010年1~11月,我国财政收入累计76740.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47.41亿元,增长21.1%。预计全年突破8万亿,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然而,8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1)描述表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2)结合表一和材料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8万亿给民众带来实惠。(10分)(3)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9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24分)(1)(5分)①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08、09年增幅有回落(1分),但总体呈现增长态势(1分),说明我国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民经济仍实现平稳发展(1分)。②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的增长(1分),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1分)(2)(10分)①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支出;②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是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从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民众获得实惠奠定坚实经济基础;④是合理加大科、教、文、卫事业支出;⑤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让民众获得更多直接实惠。(每点2分)(3)(9分)①坚持全面分析法。如分析经济信息时,既要看到经济平稳运行、居民收入增加的成就,又要看到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不足。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分析问题,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如分析经济信息时,不但要看到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还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过快这个重点。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不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如分析信息的方法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每点3分。本试题答案相对开放,试题所用知识点必须回答出来。至于分析,只要能反映学生是按矛盾分析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即可。)
解析
略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4分)“十一五”(2006年~201.....”主要考查你对 [财政及其作用 ]考点的理解。
财政及其作用
国民收入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民收入:
①含义: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②意义: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2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5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