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国务院2009年5月4日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外界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充满了期待……。材料二: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材料三:我国东南部地区图小题1: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3分)小题2: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吸引大量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小题3:举出三例海南省主要依托水文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3分)小题4:一所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海南岛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从海口市出发到三亚,有223、224、225三条国道路线可供选择,要去沿线及其附近景区最多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要去地势起伏最大、可顺便考察山地地貌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2分)小题5:评价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①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②靠近港澳台,连接两个三角洲,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③闽台居民语言、风俗相近,便于交流。(3分)小题1:经济因素(1分)小题1:西海岸旅游区;万泉河景区;假日海滩;亚龙湾;松涛水库、七仙岭温泉等(3分)小题1:223 224(2分)小题1:①地处我国南部热带地区;②旅游资源类型多样;③临近珠江三角洲、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④海运和航空运输便捷。(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开发。小题1:影响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政策、科技和历史条件等方面分析,注意联系当地的实际。小题2:20世纪80年代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依托政策优势,经济发展迅速,故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小题3:水文景观主要从水域条件分析,故主要从河流、海滩、温泉、海底世界等方面分析。小题4:之间通过图示三条线路的分布比较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国.....”主要考查你对 [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考点的理解。
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情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他们的种类、形成过程、旅游价值、表现形式不同。 1、自然景观:在自然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例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地貌景观处于相对重要位置,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2、人文景观: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例如: 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教育性意义大。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1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43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