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实像。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
(三)教具:凸透镜(焦距已知),照相机(实物、模型或挂图)。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纸屏,蜡烛、火柴、光具座。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问:哪位同学使用过照相机?说一说你照相的过程。(学生说,教师提示,引起学习兴趣。)
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照相机能使人或景物在底片上形成缩小的像吗?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生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1.教师演示:改变凸透镜与蜡烛间的距离,可以在纸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或缩小的像。
2.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目的和做法,介绍实验装置。
3.学生分组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做每一步骤时,要注意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的大小,像的位置的变化,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4.实验完毕,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介绍什么是物距、像距。
讲解实像:照课本图6?17画出板图,说明像是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会聚点,是实像。让学生跟平面镜所成的像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什么是虚像,什么是实像。
三、照相机的原理
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胶卷相当于光屏。胶卷上有感光物质。
四、简介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
展示照相机挂图或模型、实物,对照讲解以下各部分的功用:
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以便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调焦环上面的数字是指被照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光圈环上的数字越小,进入镜头的光越多。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快门上的数字表示多少分之一秒。数字越大,曝光时间越短。
五、照相和洗相过程简介
胶片上有化学物质,感光后起化学变化,留下潜影。
洗相时先显影,再定影,得到底片(负片)。
印相时,用底片使相纸曝光。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得到相片。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节后的练习题
如果家里有照相机,回家观察照相机的构造,向家长请教如何选择和调节光圈、距离和快门。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1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3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