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致死的原因
癌症到了晚期,往往难以治愈,尤其是发生了广泛转移,病人不免死亡。那么癌症何以能致患者于死地呢?究其原因主要由下列因素直接导致。
合并感染 癌症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而这本身可能就是癌症的原因,因此癌症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
尤其当病人经受化疗、放疗之后,骨髓造血机能受到抑制,白细胞显著减少,则更容易发生感染,甚至身体内原来存在而不致病的微生物,此时也会“趁火打劫”,使病情“雪上加霜”,更加严重。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甚至原虫。由于这些微生物原来是不致病的,现在却引起患者产生感染,所以称之为“机会性感染”,这些微生物便称之为“条件性致病微生物”。更令人头疼的是,这种“机会性感染”往往难以控制,于是病人可以直接因感染而死亡。必须提及的是带状疤疹的感染,患者预后多半不良,几乎50%的病人会在发疹后6个月内死亡。 营养耗竭引起恶病质 由于癌细胞群体生长很迅速,它们必然要消耗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因此病人会产生明显的“进行性消瘦”。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往往食欲减退,不想进食,尤其厌食肉类食物,这样便会使得病人发生代谢的严重不平衡,于是出现贫血、水肿。乏力,甚至呈极度饥饿性营养不良的表现,这就是医生们称之的“恶病质”状态,最终病人因重要系统功能衰竭而去世。
重要脏器的损害 如果某一癌瘤生长在或转移至重要脏器,则它的危害性更大。癌细胞的直接压迫、癌细胞的侵袭以及直接破坏器官的正常结构,便可引起脏器的功能损害,导致死亡。当然,最重要的脏器莫过于大脑了,尤其是大脑中那些有关呼吸、心跳的中枢。此外,癌细胞转移时,有时成团的细胞可以引起重要血管的梗塞,这样也可导致病人的死亡。还有,有些癌瘤可引起某些重要管道的堵塞,如胰头癌引起胆总管的堵塞,引起黄疸与肝功能、消化功能失常,也可导致死亡。 出血 癌症病人出血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减少所致,也可以因为癌细胞直接破坏血管,导致血管破裂所致。
代谢异常 可以由转移癌瘤引起,也可能由异位分泌引起。常见的有高钙血症、低血糖症和嘌呤与尿酸盐代谢紊乱,并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自身免疫性疾病 癌症病人一方面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却常产生自身抗体,如抗自身平滑肌抗体、抗胞核抗体等,这也常常导致功能紊乱,尤其是肾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癌瘤的分化 笔者希望,读者在读完前面几节后不要产生这样的印象:“得了癌症只有死路一条”。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通过早诊、早治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通过治疗,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读者也不要产生这样的印象:“一旦成为肿瘤细胞,便永远是肿瘤细胞”的信条,在一定程度上肿瘤细胞也可以“改恶从善”,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肿瘤细胞向正常方向改变的“分化”。 正常细胞的分化 分化原是发育生物学中的名词。大家都知道,一个个体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开始的。然后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称为卵裂)成卵裂球(胚细胞)。这些卵裂球起初在性质上是极为一致的。但是,随着胚胎细胞分裂的继续进行,这些细胞互相就有了区别,有的将来只能发育成为神经、皮肤、牙齿那些组织,有的只可发育成为如肌肉、骨骼等,还有的则演变为呼吸道、消化道这样的结构。可见,随着受精卵的发育及细胞的分裂增殖,细胞间就有了区别,最后各种细胞在形态上互异,功能也不同。细胞发育的这种过程便叫做细胞分化。
综上所述,人们会提出,即原来是均质性的细胞,为什么有的细胞分化成为肌肉,有的成为皮肤呢?目前一般公认的理论是,所有的细胞都一样地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棗基因。正是由于这个全套的基因,它们便有可能朝各种方向发育,成为各种细胞。 恶性细胞的形成与分化 在通常情况下,虽然细胞是循规蹈矩地分化与执行其本身任务(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传导各种神经冲动等),然而许多因素会使得它们“偏离正道”,以致最终成为恶性的癌细胞。这些因素就是前面提到的化学致癌物、某些病毒、放射线等,有时也可以是因为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走错了路”,而成为恶性的。譬如,某些细胞它们本应当成为皮肤、牙齿、肌肉等结构,结果它们进入了腹腔,这样,它们变成为一种“怪胎”样的肿瘤,即畸胎瘤。 对于癌细胞,固然可以用手术、放射及抗癌药物等将它们杀死,除此之外,也可以如改造坏分子一样,令其“隐恶扬善”。这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它们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即使得它们的癌基因再次缄默起来,或至少不让它们过分活跃,或者使它们那些恶性表现行为有所节制。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肿瘤恶性的逆转或“去恶性化”。
现已知道,许多化学物质可以使癌细胞的恶性降低,甚至表现得如正常细胞那样。这些化学物质有极平面化合物、某些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维生素D3及其同类物、维生素A及其同类物、丁酸盐、环腺苷酸,等等。
近年来发现,除药物可使恶性细胞朝良性细胞方向分化外,其他方法也可使肿瘤细胞变得驯良起来。其中最常用的便是细胞融合的方法,即将一个正常细胞与一个恶性细胞通过化学的(常为聚二乙醇)、物理的(常为电休克)或病毒介导的方法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结果这种“融合的细胞”(又称杂种细胞),便可以不再出现恶性的特征。最显著的一个标志是,将这种细胞注射到缺乏免疫能力的无胸腺裸鼠体内,就不在其体内形成肿瘤了。 我们在上面提到的都是体外的实验,即在试管内或瓶中研究的。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呢?显然在体内的情况要比在体外的情况复杂得多。然而已有证据证明,在体内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诱导恶性细胞的正常分化。譬如不少研究者将环腺苷酸注射到动物的实体瘤内,发现肿瘤体积缩小,甚至消失。不少化学治疗药物,所以对某些白血病有效,除了能杀伤癌细胞之外,还可以促使某些癌细胞向正常成熟方向发展,即医生们称之为终末分化。这种终末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繁殖,最后死亡,从而病人得到治疗,疾病得以缓解。
体内某些特殊环境因素也可以使癌细胞“改恶从善”。或许少数肿瘤自发性消退的病例便是出于这种原因。机体环境影响癌细胞恶性表型(恶性性质外在表现)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畸胎瘤的移植实验,即将小鼠畸胎瘤细胞接种到一个小鼠期胚(称为胚泡阶段)内,然后将这个带有肿瘤细胞的早期胚胎移植到一个假孕的雌性小鼠的子宫内,结果这个雌性小鼠产生了仔鼠,由正常的胚胎细胞和畸胎瘤细胞共同组成。有意思的是,此时那原来恶性的细胞,不但不会在新原个体中形成肿瘤,而且构成了正常器官组织的一部分,并且发挥它们正常的功能。
诱导分化与肿瘤防治 基于上述及其他有关的证据,人们力图将这些“改造”或“驯化”肿瘤细胞的方法,用于人类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事实上,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维生素A类化合物的应用。譬如,有人报道用维生素A类化合物治疗动物的皮肤鳞状上皮癌和基底细胞癌,肿瘤可以部分或完全消退;还有人用维生素A类化合物治疗人体的阴道癌或膀胱上皮癌,结果也观察到这些肿瘤的完全消退。 维生素A类化合物对于人早幼粒白血病(急性血癌的一种)、喉头乳头状瘤、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用维生素A类药物治疗癌瘤需要用量很大,因此病人常常 产生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如剧烈的头痛,对肝脏、骨骼的毒性等。此外,大多数的维生素A类化合物还是一种致畸剂(即可影响胚胎发育并造成畸胎的物质),因此不可以用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患者。然而,无论如何,用维生素A类化合物来预防某些肿瘤的发生,如肺癌等,仍是有一定效果的。维生素A用来治疗属于癌前期的皮肤或粘膜白斑的效果也是十分肯定的。我国学者用维甲酸治疗白血病所取得的成绩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1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2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