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莱登1804年出生与德国汉堡的一个医生家庭里。20岁时他学习法律并在三年后取得了博士学位,回到汉堡当了几年律师。如果施莱登事业一帆风顺,也许科学史上就不会出现他的名字了。施莱登是个性情中人,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大起大落,成功时意气风发,失败时垂头丧气。由于律师事业很不顺利,施莱登竟然企图自杀,幸好他没有自杀成功。他再也不愿意踏进律师事务所半步了,为了寻找新的精神寄托,1833年,施莱登开始研究自然科学,1835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学习,恰好遇到逗留在德国的布朗。布朗鼓励施莱登研究植物的组织,并向他讲解了自己发现的细胞核,从而使施莱登的科学目标锁定在了植物细胞学研究上。
综合了前人的观察和思考,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植物发生论》的论文,在文中他提出了自己对细胞的全面认识。他从布朗发现细胞核谈起,随后指出细胞核在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细胞核一旦增大到最大尺寸,环绕它就会形成一个细微的透明泡囊,即新细胞的雏形,新细胞就在形成液中结晶而成,并从母细胞中分离出去。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生成者,植物是独立的细胞的聚集体,作为整体的植物有自己的发育过程。任何植物,无论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莱登把细胞看成是有两个生命的个体,一个是细胞自己的生命,另一个属于无数细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的组织结构。
施莱登高昂的科研热情也渗透到了其他领域,他曾经研究过玫瑰和盐在人类历史中的角色,并探讨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在另一些著作中,他研究过埃及的苏伊士地峡和人类学问题。在晚年时,施莱登研究了中世纪犹太人的命运,描述了他们的苦难历程,以及他们在向西方传播知识中的贡献。在当时德国的大学中,已经开始了反对犹太人的运动,施莱登能够公正的评价犹太人,充分表明了他的勇气和良知。然而,施莱登火爆的脾气也使他树敌太多,他经常与当时的一些科学家和思想家发生辩论和争吵。幸好施莱登一旦觉得争吵没有意义时,便会立刻以沉默来对付对手的攻讦,从而最终停止了争吵。1881年,施莱登在法兰克福逝世,此前他已经是好几所大学的教授了。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1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42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