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体现地方性,是新课标下高考分省命题的特点之一。淄博市教研室为此编写了《山东史粹》一文,详细介绍了山东的历史发展。其中写到:材料一 山东世称“齐鲁”,这得名于西周在山东封立的两个重要的诸侯国。回答:(1)指出这两个封国在政治或文化上各自的突出贡献。 材料二 (1897年)巨野教案后,德国侵占胶州湾,取得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英国趁机强租威海卫。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青岛,取代德国,控制山东。五四运动前夕,日本企图独占山东,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回答近代时期列强对山东的侵略。 材料三 山东人民富于革命斗争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性。如鲁南工人组建铁道游击队活跃在津浦铁路及其支线,神出鬼没打击日伪军。胶东地区民兵在对日作战中创造了地雷战,丰富了游击战的内涵。在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的人民群众以踊跃支援前线而著称,涌现出了无数个精心照顾解放军伤员的“红嫂”;山东解放区人民用车推、肩挑、人扛等各种办法将大批物资送往淮海战役前线,陈毅司令员曾经动情地说:“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3)据材料概括山东民众对革命战争的历史贡献。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齐国:管仲改革、齐桓公称霸、创办稷下学宫。 鲁国:传承周礼、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英法联军染指烟台;德国控制山东;日本进攻威海卫军港;英国抢租威海卫;日本占领青岛;日本全面占领山东。等等。 (3)组织武装直接打击敌人;创新战法丰富游击战内涵;支援前线运送各种物资;救助部队伤员。
解析
本题以山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为主题展开,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的地方性特色。(1)综合归纳古代山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不要遗漏知识点。(3)山东民众对近代中国革命的贡献教材体现的不多,所以本问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并要求根据材料来分析说明,注意答案要从材料中提取。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 体现地方性,是新课标下高考分省命题的特.....”主要考查你对 [挺进大别山 ]考点的理解。
挺进大别山
内线作战: 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外线作战: 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统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
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
1、该地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兵力深陷陕北、山东两战场,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2、大别山是一个革命老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立足。 3、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江河淮汉之间。挺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部队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4、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后,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对战局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人战略反攻,呈现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趋势。
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全国性战略进攻的中心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跃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1947年6月30日夜,从山东东阿至河南濮阳约一百五十公里地段上渡过了黄河。蒋介石企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黄河与运河的三角地带或逼刘邓大军再过黄河去。刘邓乘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五万六千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于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8月1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四十五公里,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河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指挥,终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26日,渡过淮河。27日,进入大别山区。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以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主力打运动战。至10月底,歼敌三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1946年7月被迫撤离),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是指刘邓大军实施中间突破,直趋大别山,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为左后一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两翼牵制是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引向海边。两翼牵制配合三军在中原的战略展开。1947年12月底,“三军”在豫南的遂平、西平地区胜利会师,它们的三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3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32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