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③西气东输④沿海防护林⑤大亚湾核电站⑥加固荆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

更新时间:2023-02-05 06:25:52 阅读: 评论:0

题文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D

解析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黄河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沿海防护林—减弱风力,保护沿海生态;加固荆江大堤-防洪。选择D项。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①长江三.....”主要考查你对 [中国的海洋灾害 ]考点的理解。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主要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等。 按成因分类有: ①大气圈:热带气旋、风暴潮②岩石圈:海啸③生物圈:赤潮风暴潮④多重因素:海冰、海雾。

风暴潮

1、概念:由大气强烈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海区潮位偏离正常的现象。2、诱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连续的向岸风是风暴潮的直接原因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势力3、类型:

成因类型

发生季节

特点

地区

热带气旋引起

夏秋季节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孟加拉湾、墨西哥湾、杭州湾)

温带气旋引起

春秋季节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中纬度沿海地区(欧洲北海沿岸、我国北方海区沿岸、美国东海岸)4、危害: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田淹没、房屋被毁、交通通讯受阻、渔业受损、人员伤亡、海水入侵等。5、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等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经济等风暴潮灾害多发的原因地理位置:热带气旋多发地区;直接面对盛行风海岸形状: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地形地势:低平开阔阻力小河流:入海水量大,有顶托作用社会经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6、中国风暴潮分布及特点:

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多发季节夏秋(8-9月集中)春秋为主,夏季也有频次粤桂琼台闽浙最多渤海、黄海沿岸最多分布地区东南大江大河入海口、海湾沿岸、沿海低地最严重莱州湾、渤海湾最严重受灾程度更大(台风频次多、威力大;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相对较小海啸 1、概念:海底地质异变化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2、诱发因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3、形成过程:海底地震引起海水波动,形成海啸波;海啸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越过海洋;海啸波到达近岸,速度减慢,浪高加大。4、地震海啸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2004年的印尼海啸,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隆起型”海啸: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5、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①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②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③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日本是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发生的原因:(1)日本及其东侧海区: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多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③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水体很深(2)我国东部及近海海域: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有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区地质构造中很少有大的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运动极少③近海大陆架宽广,滩平水浅水体较浅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2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30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