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下图是某国14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C.甲地受季风的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多D.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气温年较差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小题2:该国A.煤铁等资源短缺,能源需要大量进口B.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C.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D.珊瑚礁世界闻名,利于发展旅游业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A小题2:D
解析
小题1:该国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该国位于南半球,自北向南纬度增大,冬季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太阳辐射逐渐减弱,所以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故答案A正确,甲地位于15°S,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25°S,中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很少,所以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答案B、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气温年较差自北向南先增大后减小,故答案D错误。小题2:该国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该国位于南半球,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国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煤铁等资源丰富,能源不需要大量进口,故答案A错误,该国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故答案B错误,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故答案C错误,澳大利亚地处热带,有广阔的热带海域,珊瑚礁世界闻名,利于发展旅游业,故答案D正确。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下图是某国14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主要考查你对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考点的理解。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2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29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