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精选14篇)

更新时间:2023-02-07 21:55:29 阅读: 评论:0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一篇

1.抓紧实施重点工程。X年煤炭行业重点项目为煤矿技改,在建项目为XX煤业X万吨/年兼并整合建设项目,停缓建矿井X座,其它项目已建成投产。截止目前,XX煤业已竣工验收。目前,全县共有煤矿X座,其中生产矿井X座、竣工矿井X座、停工停建矿井X座。全县煤矿建设项目批准总投资概算X亿元,截止X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其中X年完成投资X亿元。

2.因矿制宜实施配采和采煤工艺提升工程。全县X座生产矿井中,有X座实施配采或采煤工艺提升工程,其中竣工验收X座:华强煤业X号煤层配采项目,新安发煤业新建回风立井;在建矿井X座:南河煤业X号、X号煤层配采项目,宝华煤业X号、X号煤层配采项目,天悦煤业X号煤层配采项目,鑫辉源煤业X号、X号煤层配采项目,鸿利煤业煤层延深项目,X煤矿X号、X号、X号煤层配采项目,两渡煤业采区内煤层接替项目。同时,对全县X座采用高档普采工艺X个工作面的煤矿,县局督促其年底前全面完成采煤工艺提升改造。

3.积极稳妥推进煤矿减量重组工作。全县X万吨/年以下矿井共有X座,其中,胜达煤业X万吨/年不参与减量重组,已关闭退出;恒岳煤业X万吨/年与和顺益德煤业X万吨/年实行异地重组整合,恒岳煤业已关闭;冯家坛煤业X万吨/年与荡荡岭煤业X万吨/年实施重组整合,冯家坛煤业已关闭;红岩煤业X万吨/年作为主体矿与鸿利煤业X万吨/年实行异地重组整合,鸿利煤业已关闭;致富煤业X万吨/年作为主体矿与榆次瑞昇煤业X万吨/年实行异地重组整合。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二篇

以共建“ 一带一路” 为引领,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坚持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能源开放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二十二、拓展多元合作新局面

巩固拓展海外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完善海外主要油气产区合作,优化资产配置。持续巩固推动与重点油气资源国的合作,加 强与重点油气消费国的交流,促进海外油气项目健康可持续发 展,以油气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与资源国共同发展。

增强进又多元化和安全保障能力。巩固和拓展与油气等能源 资源出又大国互利共赢合作。增强油气国际贸易运营能力。加强 跨国油气通道运营与设施联通,确保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与平稳运 行。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能源市场安全。

二十三、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

二十四、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运营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 关系合作平台,办好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中国—阿盟、中国— 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等相关能源合作平台和亚太经 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指导下,加强联合研究,拓展培 训交流。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 织(OPEC)、国际能源论坛、清洁能源部长会议等国际组织和机 制合作,积极参与并引导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APEC、 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加强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 责任原则,推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深化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 作,形成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发展合力,推动落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能源领 域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发 展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升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彰显我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三篇

三、指导思想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四、基本原则

保障安全,绿色低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不断增强风险应对能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协同推进能源供给保障与低碳转型。

创新驱动,智能高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开拓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

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强化民生领域能源需求保障,推动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五、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 2025 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 2 亿吨 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 30 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 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 18%。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 左右,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

——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开发 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输配效率明显提升。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 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技术创新 能力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能源产业数字化初 具成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四五” 期间能源研 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 50 个 左右。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四篇

县局在加强能源行业管理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抓好政治学习。全县能源行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三中、四中、五中***精神,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十九大对能源工作的重要论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全县能源高质量发展。二是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局党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视察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局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联系实际学、系统深入学,我们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三篇光辉文献”相结合、与X能源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增智促行、落地落实。三是创建服务型机关。县局按照省、市、县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全局干部职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能、狠抓工作落实。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县局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能源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认真落实党组、总支主体责任,自觉接受县纪委监委及派驻组的监督,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完善“权力监督、阳光运行”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按照县纪委监委的安排部署,局党组认真组织开展我县能源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五是抓好工会、青年团、妇女、老干部、信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六是搞好下乡包村扶贫工作。

一年来,县局组织全县能源行业在改革、管理和发展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需转变。二是新能源产业发展滞后,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这些差距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五篇

一是落实节能降耗措施。控制能源能耗总量,努力降低存量能源消费强度,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推动节能降耗工作。二是加强节能预警和督查。对能源统计数据及重点用能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查找企业在能源消费、统计报送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统计数据失真。持续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及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管控,重点关注新入统计的复工复产高耗能项目,及时研判异常情况,果断采取措施,有效抑制能耗增长,规范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统计及报送环节,确保不出任何问题。三是深入挖掘能源产业节能潜力。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备及工艺水平,同时,加大落后装备的淘汰力度,加快先进工艺的应用推广。四是夯实部门责任,集中打好硬仗。今年后两个月,县节能降耗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夯实本领域节能工作的责任,督促指导本领域内重点用能单位对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攻坚,切实控制能耗增长,形成同频共振、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全面保障全县年度能耗“双控”目标顺利完成。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六篇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九、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推动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河段水电项目开工建设。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 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实施小水电清理整改,推进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到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亿千瓦左右。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切实做好核电厂址资源保护。到 2025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

因地制宜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 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在粮食主产区和畜禽养殖集中区统筹规划建设生物天然气工程,促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地热能供热制冷,在具备高温地热资源条件的地区有序开展地热能发电示范。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海洋能,推动海洋能发电在近海岛屿供电、深远海开发、海上能源补给等领域应用。

十、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十一、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

推进化石能源开发生产环节碳减排。推动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采,强化煤炭绿色开采和洗选加工,加大油气田甲烷采收利用力度,加快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推广应用。到 2025 年,煤矿瓦斯利用量达到 60 亿立方米,原煤入选率达到 80%。推广能源开采先进 技术装备,加快对燃油、燃气、燃煤设备的电气化改造,提高海上油气平台供能中的电力占比。

促进能源加工储运环节提效降碳。推进炼化产业转型升级,严控新增炼油产能,有序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延伸产业链,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绿色炼厂、智能炼厂建设。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 十四五” 期间淘汰(含到期退役机组)3000 万千 瓦。新建煤矿项目优先采用铁路、水运等清洁化煤炭运输方式。加强能源加工储运设施节能及余能回收利用,推广余热余压、LNG 冷能等余能综合利用技术。

推动能源产业和生态治理协同发展。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创新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废弃露天矿坑、关停高污染矿区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态碳汇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综合利用模式,推动光伏治沙、林光互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渔光互补,实现太阳能发电与生态修复、农林牧渔业等协同发展。

十二、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

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能耗强度目标在“ 十四五” 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强 产业布局和能耗“ 双控” 政策衔接,推动地方落实用能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 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用能需求。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推动能耗“ 双控” 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七篇

一、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一)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在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调指导,提高审批效率。

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

(二)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

统筹农村能源革命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农村能源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鼓励村集体依法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

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投资新能源项目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三)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

推动太阳能与建筑深度融合发展。

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体系,壮大光伏电力生产型消费者群体。

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设施。

(四)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八篇

按照《X省打赢蓝天保卫战X年决战计划》文件要求,县政府办公室于X年X月下发了《关于印发X县X年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的通知》(XX办发〔X〕X号),采用多种方式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截止X年底,我县通过集中供热、“煤改电”、“煤改醇”、“煤改气”和热电联供的方式已实施X万户居民、X万平米的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完成后,全县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X%以上,其中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覆盖率X%以上。一是集中供热方面:完成改造户数X户,改造面积X万平米。二是“煤改电”方面:完成改造户数X户,改造面积X万平米。三是“煤改醇”方面:完成改造户数X户,改造面积X万平米。四是“煤改气”方面:完成改造户数X户,改造面积X万平米。五是燃煤热电联供方面:完成改造户数X户,改造面积X万平米。六是散煤清理方面:目前我县列入禁煤区的三个乡镇和三个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已完成了居民散煤清理工作,共清理X户、X吨煤。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九篇

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

六、强化战略安全保障

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夯实资源接续基础。加快推进储量动用,抓好已开发油田“控递减”和“提高采收率”,推动老油气田稳产,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保障持续稳产增产。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力争 2022 年回升到 2 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力争 2025 年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

加强安全战略技术储备。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在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等前提下,稳妥推进已列入规划项目有序实施,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研究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北、新疆准东、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按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原则,提升燃料乙醇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燃料。

七、提升运行安全水平

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建设山西、蒙 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以发展先进产能为重点,布局一批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安全保障程度高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强化智能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禁止建设高危矿井,加快推动落后产能、无效产能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关闭退出。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

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保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需的合理裕度,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充分发挥现有煤电机组应急调峰能力,有序推进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

维护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加强重要能源设施安全防护和保护,完善联防联控机制,重点确保核电站、水电站、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重要输电通道、大型能源化工项目等设施安全,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全面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始终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贯穿于核电建设、运行、退役的各个环节,将全链条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持续提升在运在建机组安全水平,确保万无一失。继续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煤矿安全改造,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八、加强应急安全管控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十篇

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 重大突破,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十六、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锻造能源创新优势长板。巩固非化石能源领域技术装备优势,持续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开展三代核电技术优化研究,加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技术创新和应用。立足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基础和优势,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先进核能等方面 技术突破。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煤炭智能 绿色开采、灵活高效燃煤发电、现代煤化工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研究,实施陆上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和炼化技术攻关。

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 中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 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储能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安全运行水 平。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 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 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加强前沿技术研 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

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依托我国能源市场空间大、工程实 践机会多等优势,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先进可再生 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小堆及核能综合利用、陆上常规和非常规 及海洋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燃气轮机、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等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工程。瞄准新型电力系统、 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新一代核能体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库存、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 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十七、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数据中心。面向能源供需衔接、生产服 务等业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企业级平台,因地制宜推进园 区级、城市级、行业级平台建设,强化共性技术的平台化服务及 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各级各类平台融合发展。鼓励建设各级各类 能源数据中心,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 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加强能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发挥 能源大数据在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服务支撑作用。

十八、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 体系优化组合,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能源领域 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 建设管理。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 资源共享,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入落实攻关任务“ 揭榜挂帅” 等 机制。提升能源核心关键技术产品产业化能力,完善技术要素市 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完善重大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成果 推广应用机制,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和推广,促进能源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完善能源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构建以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 全能源领域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 益分配机制,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优化能源创新创业生态, 激发能源行业创新活力。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十一篇

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能源供需衔接,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村能源转型变 革,促进乡村振兴。

十三、合理配置能源资源

完善能源生产供应格局。发挥能源富集地区战略安全支撑作 用,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提升国内能源供给保 障水平。加大能源就近开发利用力度,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鼓 励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优先本地消纳。优化能源输送格局,减少能 源流向交叉和迂回,提高输送通道利用率。有序推进大型清洁能 源基地电力外送,提高存量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新建 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50%,优先规划输送 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更高的通道。加强重点区域能源供给保障和互济能力建设,着力解决东北和“ 两湖一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煤炭、电力时段性供需紧张问题。

十四、统筹提升区域能源发展水平

十五、积极推动乡村能源变革

加强乡村清洁能源保障。提高农村绿电供应能力,实施千家 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积极推动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 用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推动形成新能源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 推进北方地区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加大电、气、生物质锅炉等清 洁供暖方式推广应用力度,在分散供暖的农村地区,就地取材推广户用生物成型燃料炉具供暖。

实施乡村减污降碳行动。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 型,推广农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生 活取暖、炊事等领域用能的清洁替代。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垃圾、 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和生态空间。积极稳妥推进散煤治理,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以县域为单位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零碳 村庄”等示范工程。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十二篇

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考核监督机制。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_、_决策部署,强化 督导落实、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加强能源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 及其他规划的衔接,统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与能源开发 布局,切实发挥国家能源规划对全国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布局、 公共资源配置、社会资本投向的战略导向作用,完善规划引导约 束机制。

二十六、落实责任分工

按照_、_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国家能源委员会统 筹协调、有关部门协同推动、各省级政府和重点能源企业细化落 实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要制定本 规划实施方案,确定年度目标并加强年度综合平衡。各地区要根 据国家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提出分年滚 动工作计划安排。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举措,加强资金、用地等对重大能源项目的支持保障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确 保规划有力推进、有效实施。

二十七、加强监测评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 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建立规划动态评估机制和 重大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评估程序,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 估等方式,对规划滚动实施提出建议,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 题、制定对策。加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成果应用,健全规划调整 修订机制。重要情况及时向_报告。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十三篇

经过多年发展,世界能源转型已由起步蓄力期转向全面加速期,正在推动全球能源和工业体系加快演变重构。我国能源革命方兴未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具备加快能源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供应链安全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

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本世纪以来,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新能源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大幅提升,风能和太阳能利用实现跃升发展,规模增长了数十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启新征程,《巴黎协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近五年来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新增发电量的约 60%。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我国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阶段

能源安全保障进入关键攻坚期。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连续多年保持供需总体平衡有余。 “十三五”以来,国内原油产量稳步回升,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年均增量超过 100 亿立方米,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 万公里,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2 亿千瓦,西电东送能力达到 亿千瓦,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但同时,能源安全新旧风险交织,“十四五”时期能源安全保障将进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新阶段。

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 ,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亿千瓦、 亿千瓦、 亿千瓦、 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是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加快能源系统调 整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 式。

新能源体制工作计划 第十四篇

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 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现代能源市场建设,完善能 源法律法规和政策,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提升能源服务水平。

十九、激发能源市场主体活力

放宽能源市场准入。落实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负面 清单制度,修订能源领域相关法规文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 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能源领域。推进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市场 化,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加 快油田服务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深化能源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 制改革,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能源领域。

二十、建设现代能源市场

优化能源资源市场化配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和 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的电力市场 体系。按照支持省域、鼓励区域、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 方向推动电力市场建设。深化配售电改革,进一步向社会资本放 开售电和增量配电业务,激发存量供电企业活力。创新有利于非 化石能源发电消纳的电力调度和交易机制,推动非化石能源发电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消纳空间,试点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引导支持储能设施、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 交易,促进提升系统灵活性。加快完善天然气市场顶层设计,构 建有序竞争、高效保供的天然气市场体系,完善天然气交易平 台。完善原油期货市场,适时推动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交易。 推动全国性和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统一开 放、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

二十一、加强能源治理制度建设

依法推进能源治理。健全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能源法 为统领,以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单项法 律法规为支撑,以相关配套规章为补充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加 强能源新型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支撑引领能源低碳转型的重点 领域标准和技术规范,提升能源标准国际化水平,组织开展能源 资源计量及其碳排放核算服务示范。深化能源行业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执法队伍,创新执法方式,规范自由裁量权,提高执法效能和水平。 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立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实施,健全政策制定和实施机制,完善 和落实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 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降碳、创新技术研发应用、低品位难动用油气 储量、致密油气田、页岩油、尾矿勘探开发利用等支持力度。落 实重大技术装备进又免税政策。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大对节能 环保、新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完 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加强能源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引领,依法开 展能源基地开发建设规划、重点项目等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用地 用海政策,严格落实区域“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 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 求。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引导机制,实行消纳责任考 核,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消纳增量激励政策,推广绿色电力证书 交易,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

加强能源监管。优化能源市场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维 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竞争公平、交易规范和信息公 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能源行业监管,保障国家能源规 划、政策、标准和项目有效落地。健全电力安全监管执法体系,推进理顺监管体制,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施工和运 行安全监管。健全能源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公平开放、运行调度、服务价格、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构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监管体系,全面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本文发布于:2023-02-07 21:5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28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能源   工作计划   体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