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30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会议在A国召开,峰会要求成员在保证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等问题继续作出努力。非洲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材料二 下面是世界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1)说明M地环境问题,并针对该生态问题提出对策。(2)说明D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D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3) M、N两地区都有热带雨林分布,请对比其面积差异,并分析原因。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小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的机会(2)热带草原 D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草气候(3)N地雨林面积更广阔原因:a.亚马逊平原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深入;而刚果盆地东侧为高大的东非高原,阻挡水汽。b.亚马逊平原东侧的巴西暖流增温增湿c.亚马逊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刚果盆地则受地形限制,热带雨林分布范围较小
解析
(1)M位于非洲刚果流域,是热带雨林地区。所以是雨林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雨林的保护从可持续发展分析。(2)D位于东非高原,其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影响因素的地形。(3)亚马孙流域是世界热带雨林范围最大的位置。原因从地形、洋流、盛行风等方面分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3.....”主要考查你对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考点的理解。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1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26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