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材料一: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下为江苏省“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情况: 图表1: 江苏省“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及占GDP比重
注:①目前,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平均比重约为53%,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平均比重约为72%,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平均比重约为46%;2009年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42.1%、35.7%、36.1%。 图表2: 苏浙沪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注:传统服务业是指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现代服务业是指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新兴服务业等。材料二:在江苏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加大财政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末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左右,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图表1反映了“十 一五”时期,江苏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 但我省服务业比重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我省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发展不协调,苏中、苏北服务业发展滞后。 图表2反映了三省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浙、沪两地。 (2)①是江苏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是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③是充分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的客观要求。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材料一: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主要考查你对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考点的理解。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农业的含义:
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及养殖的办法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分类:狭义的农业—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广义上的农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又称之为“大农业”。
工业的含义:
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的含义:
又叫服务业,是人们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国有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也就不会有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其他部门;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②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问题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人均资源低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③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反之亦然。④由此可见,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做到:
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这是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具体应做到:①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靠科学技术(关键) 。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关键。③增加对农业的物资和资金投入,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基础和物质保障。 ④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这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这是将我国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⑤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挥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用。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民小康
关于粮食问题: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粮食的地位看,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粮食是战略物资,是特殊商品。②从我国具体国情看,我国耕地少,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供给一直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状态,而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立足国内,这是维护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③从粮食的市场发展趋势看,近几年世界粮食产量也呈下降趋势。④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生产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工业的分类:
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工业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工业最初以手工业的形式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后,逐渐发展为机器大工业,此时工业才真正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意义上讲工业是指机器大工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民经济的主导,这主导作用集中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2)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财政收入和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条件。(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比较:①角度不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从我国国民经济的部门和行业划分角度来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角度来说。②表现不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个部门进。 3、大力发展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我国工业的现状:
(1)成就:初步形成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的局面,具有相当规模。较高经济增长速度,门类较齐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效益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工业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大,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
我国工业发展途径:
(1)大力振兴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等。支柱产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栋梁,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厦。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而这些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恰恰又是比较薄弱的。只有极大地提高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才能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早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2)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加强基础工业,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跨越式发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是可持续发展。三是集约式发展,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文明式发展,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
第三产业的层次(分类):
第三产业可分为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及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服务的部门。
第三产业的地位: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出来的。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建立起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之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合理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具体包括: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的问题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经济,增加结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等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④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什么说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之,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第三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但仍然相对滞后,比重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没有形成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拖了国民经济的后退。因此加快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这样必然使大量的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被束缚在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另外,造成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还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的倾向,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商业、金融、交通、邮电和各项服务事业的发展,导致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拖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建立起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之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合理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三大产业囊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与行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不断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它们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反过来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挤的发展。 总之,三大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这一有机整体。 (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三大产业关系还不协调,第一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第二产业素质还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三大产业的结构还不合理。(3)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样可以从资源配置的“两只手”来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0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255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