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搜索快速、方便交流和传播广泛等优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阅读下

更新时间:2023-02-05 06:07:58 阅读:10 评论:0

题文

(24分)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搜索快速、方便交流和传播广泛等优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超过4亿户,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56.8%,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的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销量增幅都超过了25%。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热点。信息消费正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增长潜力巨大、影响范围广泛、拉动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费形式。(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材料二 为加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问题进行了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在充分听取有关信息专家和部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具体政策,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产品的供给能力、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信息消费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履行职能促进信息消费稳定增长的?(8分)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发展令人鼓舞,但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2013年11月5日,第四届全球网络空间合作峰会上,中国提出以下主张:主权国家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尊重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前提。维护网络安全,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各国的合作,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以上主张的政治生活依据。6分)材料四 信息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谣言、诈骗、侵权等一些负面影响。Z省公安厅发布消息称,该省在近期专项整顿行动中,发现违法信息21.2万多条,其中网络谣言、虚假和低俗信息占据很大比例。(4) 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据此对网络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居民消费升级;(2分)②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出现和成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内需拉动转变;(2分)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 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2)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正确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长效机制,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⑤有关部门听取有关信息专家和部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促进信息消费稳定增长。⑥有关部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3)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等基本权利,因此中国主张主权国家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尊重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前提。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在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维护网络安全,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2分)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我国主张尊重网络空间主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各国合作,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2分)(若从我国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得1分,但本题最高不能超过6分。)(4)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2分)②网络文化建设要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增强社会的正能量。(2分)

解析

(1)问:考查加快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考生可以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出现和成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角度作答。(2)问:考查政府的职能,考生可以从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角度作答。(3)问:考查国际社会,考生主要可以从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角度作答。(4)问: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角度较小的试题,考生只要立足该知识点进行作答即可,主要包括的内容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4分)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搜索快速、.....”主要考查你对 [科学发展观 ]考点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介绍: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主要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地位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的战略思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加,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B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C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0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25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